“甜蜜产业”如何重新甜蜜?
责任编辑:沐瑶 来源:晋网 时间:2017-05-07 06:07 热搜:产业 阅读量:9405
广西崇左市江州区,人均产蔗产糖全国第一,被称为全国“第一甜县”。然而,从2011年起,国内糖价一路下跌,江州区糖企大面积亏损,蔗农减收,曾经的“甜蜜产业”遭遇寒冬。
糖业如何突围?江州区委书记农化如是回答,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促转型,“双高”(高产高糖)基地降本增效,循环经济让产业链不断延伸。
多年努力终于见到实效。刚结束的新榨季,糖价开始回暖,蔗农露出久违的笑脸,江州糖业迎来了新的春天。
“第一车间”降成本,同样种蔗增收一倍
“甘蔗价钱高,种蔗信心足。”江州区罗白乡蔗农卢海峰,刚从信用社领到2万元贷款,他告诉记者,今年每吨甘蔗收购价从440元涨到510元,村里人种蔗热情高涨。
“同样是种蔗,收入比上榨季增加一倍!”驮卢镇逐盎村村民李其辉说,去年他以土地入股加入村里合作社,种植“双高”糖料蔗,在基地工作领底薪,年终还按产值产量领到提成、分红,收入实现翻番。
在驮卢镇谭垌村,不少农民正在砍伐香蕉,十几台拖拉机开始平整土地,准备改种甘蔗。“这几年香蕉价格不稳,还是种甘蔗好,有政府扶持,有企业订单,心里踏实。”农户刘小敏说,今年村里有1000多亩香蕉地改种甘蔗。
“香蕉改甘蔗,制糖企业每亩给300元奖励资金,还给农户预付化肥、蔗种款等。”驮卢糖厂经理玉碧振说。
前些年糖业为何遇寒冬?“最大差距在‘第一车间’。”专家分析,与国外相比,国内糖料蔗综合生产能力低,种植条件差,良种推广能力落后,机械化水平低,在起点就失去了竞争力。
对症下药,先降“第一车间”成本。广西提出用3至5年建设500万亩“双高”糖料蔗基地。江州区出台政策,支持甘蔗种植,制糖企业反哺力度也在加强,不少企业提供甘蔗生产预付、直接参与“双高”基地建设、实施生产补贴。预计今年江州区甘蔗种植面积达到120万亩,其中香蕉地、低产果园改种甘蔗3万多亩。
前几个榨季,糖价低迷,今年糖价明显上涨,预计2016/2017年榨季每吨白砂糖均价6800元,同比增长22.83%。按这一价格测算,全区制糖工业可实现产值40亿元,比上榨季增长3亿元。
“我们甘蔗种植面积并不是全国最多,但总产量是第一,说明这几年糖料蔗供给侧改革的路子走对了。”江州区区长王耀雷说。
“双高”基地增产增效,“糖县”开启二次创业
“去年平均亩产达到了8吨。”在惠利民生现代农业有限公司2.3万亩基地,董事长龚学旺自豪地说,同是一片地,以前看天吃饭,亩产仅4吨。增量从何来?他指着田间的水管说:“饿了渴了,水肥一体滴灌;有害虫了,无人机喷药,规模经营节本增效。”
高效节水优势明显,惠利公司对基地进行科学规划,确保每一地块、每一个角落都做到“旱能灌、涝能排”。同时把2.3万亩基地分为19个网格,以1200亩为一个网格,每个网格落实2名管理人员,整个基地仅需38名管理人员,就能把供水、施肥、防虫、除草等各个管理环节落实到位,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江州区是甘蔗‘双高’基地主战场。”王耀雷说,自2014年起,该区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50万亩“双高”基地。政企合作,共建共赢,多种模式破解资金难题,打造了一批经营规模化、种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的高标准示范片区。
蔗种单一,种性退化是影响江州区甘蔗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区里大力推广良种良法,优化品种结构,提升蔗糖产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记者在驮卢镇岑豆村万亩甘蔗基地看到,田成方、蔗成行、渠相通、路相连,人和农机正来回奔忙其间,或犁地开行,或调运蔗种,或培土施肥……
“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实现‘小块并大块’,将1000块零碎土地整合形成100多块连片土地,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在种植技术、机械化、水利现代化等方面为蔗农提供服务,增加种植和收割效率。”驮卢镇党委书记林敏说。
初步统计,江州区“双高”基地降本增效明显:人工成本每亩减少250元,甘蔗平均亩产超过6吨,糖分达到14%以上。“双高”基地成为撬动糖业“二次创业”的支点,引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循环经济吃干榨尽,一根甘蔗也能“两头甜”
在江州区新和镇的大华肉牛养殖基地,看到有客人到来,牛舍里数百头土黄牛扭过头来,发出“哞哞”叫声。
令人惊奇的是,这里的牛饲料是由甘蔗尾叶加工而成,在此之前,甘蔗尾叶大多一烧了之。“甘蔗尾叶经过切割、发酵、压实、密封后,就可以喂牛,优点是成本低、利用率高、回报率高。”公司技术员潘昌滨说,出栏一头肉牛售价在1.4万元左右,扣除成本,一头肉牛纯利润在5000元以上。
基地采取“企业 基地 贫困户”模式,由区政府向大华公司投入扶贫资金,贫困户与企业签订协议,每户向企业托养3头肉牛,企业提供产销“一条龙”服务,每年固定给每个贫困户5000元的收益。同时,企业还优先吸纳贫困户务工,定向收购贫困户的甘蔗尾叶。
在大唐公司年产30万吨生物秸秆饲料的生产车间,生产线忙碌而有序。“今年1月投产以来,已经接到30万吨的预购订单。”公司副总经理黄薇羽说,主要是综合利用甘蔗尾叶、甘蔗渣、玉米秆等资源,变废为宝,生产出青饲料,既避免了污染,也增加了农民收益。
“想不到尾叶也能卖钱。”新和镇通康村农民黄连芳说,她家种有甘蔗15亩,去年以来共卖了10吨蔗叶给企业,赚了1800元。
甘蔗若仅用于制糖,产品单一,而且价格极易受到食糖价格影响。开发甘蔗新制品,是甘蔗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江州区蔗糖业循环经济园(新和片区),一根甘蔗被“吃干榨尽”,形成良性循环的全过程:甘蔗榨糖后,蔗渣用于生产纸浆;蔗汁经发酵、蒸馏酿出朗姆酒;废糖蜜用来生产酒精,酒精废液作为液肥灌溉蔗田;滤泥用来生产有机肥,再用于甘蔗种植……目前已有28家企业落户,去年园区产值达60多亿元。
惠利公司以生产先进的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为主,满足桂西南地区“双高”基地市场需求;湘桂蔗渣环保包装项目,建设年产9.5万吨漂白蔗渣浆清洁生产线,90%的产品出口外销……
俗语说,甘蔗没有两头甜,而江州区糖业正在探索,让一根甘蔗的“两头”——糖厂与农民都能够尝到甜头。
“崇左正以江州区为龙头,掀起新一轮糖料蔗供给侧改革的新探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糖业全产业链进一步延伸,推动蔗糖转型升级。”崇左市委书记刘有明说。
《 人民日报 》( 2017年05月07日 11 版)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