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网-山西生活门户     
三晋热线
adall01 adall02
当前位置: 晋网 > 财经

高铁“朋友圈”来了,搅局者还是重塑者?

责任编辑:山歌    来源:搜狐    时间:2018-02-01 07:29   热搜:高铁   阅读量:16765   

近期,春运抢票、攻略等新闻持续刷屏。尽管2018年的春运还没有正式开始,但春运潮已陆续提前上演。

从官方公布的信息来看,2018的春运将于2月1日启动,直至3月12日,节前15天、节后25天,共计40天。一年一度,近30亿人次流动的春运,吸引着几乎全国人民的目光。

据交通部官方数据,春运总里程约为12亿公里。这个距离约等于地球到太阳距离的8倍。也难怪被称为震惊世界的中国式奇观。

而2018年的春运,已经有不少新亮点让人期待。

有抢票数据预测,2018年春运将有望从“一票难求”进入“舒适回家”时代。其中2017年底提前完成“四纵四横”建设的高铁,被给予了厚望。

01、重塑春运:高铁和它的“朋友圈”

2017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公里,其中高铁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6.3%,其“中国速度”更为全球瞩目。

但近期来,人们似乎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了高铁的另一面——多元化服务。泡面、扑克、瓜子等传统坐火车的必备“神器”似乎已失去“法力”,而外卖、旅游、传媒、网购等场景渐渐成为高铁的新常态。

是的,高铁的“朋友”越来越多,而基于此不断壮大的“朋友圈”,已经在不知不觉间重塑春运。之前的火车上,经常拥挤到难有立锥之地,如今的高铁上,可谓休闲亦可,办公亦可。甚至已形成了全新的移动生活场景,让春运呈现出了不一样的面孔。

在早期,“高铁网+互联网”形成的“双网”模式,正是其“朋友圈”雏形的逐渐构建,而近期,随着快递网的入局,高铁“朋友圈”已正式升级到“高铁网+互联网+快递网”的“三网”模式,并逐渐展示着巨大的想象空间。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贺登才也表示,在现有趋势下,铁路系统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多网融合的大趋势,以快递网的连接,打造由高铁网、互联网、快递网组成的“三网生活”,前景广阔。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近期高铁与顺丰联手推出的“高铁顺手寄”。

2017年12月25日,高铁联手顺丰搞了一个高铁站内的“顺手寄”。首批在北京南、天津西、济南西、南京南、上海虹桥五个高铁站开通运行,并将在2018春运前推广到全国24个城市高铁站。

春运,旅客总是大包小包扛一身的情形,今后恐怕只能在照片中见到了。

毕竟习惯了凡事都是送货上门的80后、90后们,更愿意付费给快递,一身轻松的回家。消费习惯实际已经形成,顺丰这临门一脚来得真是时候。

02、“搅局”行业:高铁站里的快递市场

早在2014年,高铁和快递就已“牵手”。

彼时,覆盖300多个城市的高铁网就已经吸引了包括顺丰速运、申通快递等在内的众多民营快递企业,开通了点对点的快递专列。快递行业借助强大的高铁网撬动自身业务在“质”与“量”上的同步增长,而高铁则借力迅速发展的快递行业进行货运市场化尝试,拓宽业务边界。

时至2017年底,中铁联手顺丰推出“高铁顺手寄”,则是将寄递场景直接接入高铁站,高铁网与快递网的融合日益密切。

作为消费升级背后的货运主动脉,快递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场景化的寄递服务与体验依然缺位。如何覆盖客户360度生活场景,将是快递业未来竞争的重要领域。而中国高铁目前的站点就有数百个甚至更多,发送旅客量一年超过20亿人次,其站内的潜在市场价值是惊人的。

那么,作为这个细分消费场景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高铁顺手寄到底是如何玩的呢?

答案无外乎八个字:查漏补缺、更进一竿。

因为高铁没有托运的服务,旅客安检后不能携带上高铁的物品以往只能选择丢弃。懒得带、不方便带的物品只能硬着头皮扛到家门口。顺丰敏锐地洞察到了这个快递市场的空白,果断入驻。首重不超过23元的价格,更是降低了做出新选择的门槛。

“高铁顺手寄”的所有物品均由顺丰负责运输及派送上门,派送范围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全天收件,365天全年无休的无槽点服务模式在高铁站内很能发挥所长。

从公开的数据来看,截至2018年1月12日,“高铁顺手寄”共揽收货物703件,2058公斤,收入18593元,这个战绩并不算漂亮。不过,好戏才刚刚开始,任何生意都有培育期。按照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到2020年高铁网将覆盖全国80%以上的大城市,高铁站这个细分的快递市场,其前景还是非常值得投入和期待的。

03、颠覆生态:高铁“朋友圈”带来移动新生活

“高铁顺手寄”只是“三网生活”的开始,是高铁“朋友圈”价值的初步显现。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当前,高铁与其“朋友圈”正表现出的强大影响力,以重塑、搅局和颠覆者的形象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

资源的流动性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点。而高铁网的建设和完善,大大加快了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等要素的流动性,产生新的聚集效应。

这样的聚集效应,已在早期发展高铁的国家得到了印证。如1991年开通高铁的德国,扭转了传统铁路运输连年亏损的局面,还盘活了莱茵至美茵、莱茵至内卡等铁路沿线经济圈,加强了德国与其邻国的经济联系和人员往来。这也是为何各地方政府出地、出钱也要搭上国家规划的高铁网,以期运用这个超级杠杆,加快自身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但显然,高铁不甘心仅仅作为杠杆存在。而是努力扩容自己的“朋友圈”,在加强自身杠杆效应的同时,借助互联网、快递网等不断击中旅客痛点,致力于将自身打造为一个移动的经济生活体。在高铁订餐、网络选座、高铁Wi-Fi以及“高铁(顺丰)顺手寄”等便民服务的加持下,高铁逐渐从让人们“走得了”的出行工具,转变为“走得好”的综合服务载体。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显示,2025年,高铁建设将达到3.8万公里,建成“八纵八横”的主通道。到那时,高铁网将基本连接省会城市和其他50万人口以上大中城市,实现相邻大中城市间1-4小时交通圈。这个进程中,可预期的是,高铁“朋友圈”也将不断扩容,加速和汇集更多人流、物流和钱流。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财经

相关文章

adl03
http://www.sxj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