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中美之争”里的暗处敌人是他们!
责任编辑:谷小金 来源:搜狐 时间:2018-04-04 10:58 阅读量:10283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看来它已经学会了。不过别急着毕业,游剑江湖。接下来还有一课:鸟尽良弓藏,兔死狗烹之。
就在中美大国相争、贸易战一触即发之时,有这样一个国家,却在一旁暗自潜伏,期待鹬蚌相争、以得渔翁之利!
这就是印度。这个就在我们卧榻之侧、却频频搞事,总把中国当做最大假想敌的印度。
最近,一则“以牙还牙:中国拟对美国商品加收关税”的新闻 刷爆了印度的“朋友圈”,引起了一大波印度网民的评论。
有人隔岸观火、伺机而动!
MRan Ravindran
11968
MRan Ravindran-INDIA-23 hours ago
US market is flooded with chinese goods -So they will be the loser in the fight --While they fight we can evolve a strategy to conquer US market.
美国市场充斥着中国商品——因此中国将是这场战争的输家——在中美斗得你死我活的时候,我们可以制定策略征服美国市场。
有人煽风点火、帮凶美国!
Jyoti Sarangi
1622
Jyoti-21 hours ago
pricelesd amp; cheap product sold by Chinkistan worldwide. Bloody showing monopoly everywhere. Boycott all duplicate amp; valueless product.
世界各地都在销售中国的廉价产品。血腥垄断无处不在。抵制所有的仿冒和没用的产品。
Santos
3398
Santos-Mumbai-21 hours ago
WELL DONE USA, THATS THE WAY TO GO. STOP BUYING CHINA'S CHEAP PRODUCT. THAT EXACTLY INDIAN SHOULD DO,,STOP IMPORTING CHINESE GOODS, FIRST THEY DONT LAST, WHATEVER THEY MAKE, BANNED CHINESE GOODS, EVEN RICH CHINESR DONT BUY THERE OWN GOODS , THEY KNOW ITS CHEAP AND DONT LAST, THEY BUY FOREIGN GOODS SO WHY INDIANS BUYING THERE STUFF, EHEN THERE OWN PEOPLE REJECT THEM.
干得好,美国。抵制中国的廉价商品。这正是印度人应该做的,停止进口中国商品,首先它们不耐用,即使是中国的有钱人也不买他们自己的商品,他们知道便宜不耐用,他们购买进口商品,为什么印度人买中国商品,中国人自己都不买。
有人妄想暴富、趁势而起!
Lucky India lucky India-India-10 hours ago
Great joy to Indians! Let China and US destroy each other. India will emerge as the only super power in the world. As they say, 21st century belongs to India. India will be the only one standing when the ''war'' ends.
印度欢欣鼓舞!让中国和美国自相残杀。印度将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正如他们所说,21世纪属于印度。当“战争”结束时,印度将是唯一的一个。
1
众人只知美国对我们磨刀霍霍、频频扬起贸易大刀,却不知,印度才是对中国发起贸易制裁最多的国家!
对中国的贸易制裁行为,用“疯狂”一词来形容也不为过。自1994年至今,印度总共对中国产品发起了212起反倾销调查,目前仍在执行的反倾销调查仍有93起。光是2017年上半年,中国遭到了世界各国的37起贸易调查,其中印度一个国家发起的,就占到了12起、接近三分之一!
现在,印度的经济根本离不开中国,中国本身是印度最大的进口来源地,也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
2000年,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额还只有2.1亿美元,到2016年已激增至475.9亿美元,为印度最大逆差国。
而且,中国出口印度的产品大多为高附加值产品,如电子产品、工业机械等,而印度出口中国的产品多为低附加值产品,比如棉花、有机化工产品等等。
中国人从印度赚了大量的钱,印度人当然不高兴了。
而且,中国和印度在很多商品上存在竞争。
中国和印度都是人口大国,人力资源丰富,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服装、纺织、制鞋等行业上重合度较高——据长江证券的研究数据,这些行业中国和印度的重合度高达50%。
而且印度对中国有一种谜之敌意,总是暗暗地跟中国较劲,像“印度超越中国”的言论一直大行其道,他们认为超过中国只是时间问题。
很多年前,上海市长出访孟买,颇为自得地介绍了上海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
孟买市长却这样说道:“看来孟买得努力了,如果再不加把劲,再过个十年二十年,上海就赶上孟买了。”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由于政治经济多方面的因素,印度动不动就发起“抵制中国货”的运动。
就在去年,网上有消息爆出,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被砸了。
视频中显示,印度的一条街道上,密密麻麻全是vivo、OPPO等中国手机的广告牌,然而,这些广告牌,似乎都被砸烂了。
这两年,中国手机品牌已经在印度打下半壁江山,小米更是依靠千元机的成功布局,成为国产手机在印度的第一品牌,vivo、联想、OPPO紧随其后。估计这次,他们的生意要不好做了。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抵制中国货”的运动中,马云也躺枪了。
印度民族主义极端组织国民志愿团附属的右翼组织Swadeshi Jagran Manch号召抵制“印度版支付宝”,甚至还呼吁印度政府出于经济和安全原因禁止中国对其相关公司进行投资。
2
印度真的是个很神奇的国家,它被称为是全世界最难做生意的地方,这些年来一直如此。
每年,世界银行以10个指标来客观衡量全球190个国家以及区域内所选城市的营商环境,并发布《全球营商环境报告》 进行排名。
据最新公布的《2017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一直努力改革的印度仅比去年上升了1位,排名130位。
一直在努力的印度,在很多方面还出现了倒退。比如在开办企业的难易程度方面,印度从151名下降到155名。在办理施工许可证方面,度排名也下降一位,从185名降到了184名。
但是在报告发出之前,莫迪还放出大话,要在今年将排名提升到第50名。
印度真的是“不可思议”的地方,他们的思维方式很奇特,印度人做生意要求全世界最便宜的价格,同时还要求全世界最高的品质。
印度人做生意有七大原则,其中一项就是要求70%的折扣,拒绝低于30%折扣的买卖。
七大原则的另一项是:要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不断重复“太贵了”,除非已经降了两次价,否则都不能坐下来好好谈。
另外,印度政府规定了各种繁文缛节,使得服务效率较低,使得企业投资的社会成本比较高,而且政策经常说变就变、朝令夕改,一点也没有契约精神。
一位在印度开工厂的老板就吐槽了自己历时8个月整改才通过验厂的艰辛历程。
他说,“这座房子买的时候是按住宅买的,任何改动都需要经过政府批准。我们需要在外面加设楼梯,来增加另外一条安全通道。我去找过相关负责人,好不容易他们同意了,结果批文还没下来,人就换了。我们又要重新来。我们等了五个月。”
他一边摇头,一边说,“政府政策天天改,办公人员天天换。工厂的发展就这么被耽误了。”
于是,要想在印度做生意,一不小心就会吃大亏。中国企业在印度赔钱赔到吐血的事情非常多,而别国企业在印度遭受巨大损失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当年,诺基亚X就是因为印度政府指控其偷税漏税,向其索要2.1万亿卢比巨额罚款,才能赎回他们的工厂,索性撂挑子不干了,转而把这一手机的生产线将转至中国。
3
然而 ,不可否认的是,这个“穷小子”,为了超过中国这一目标,做出了很多努力,目前已有成效。
这些年来,在全民大干快上的热情之中,印度的经济增长势头是一路高歌猛进。
2016年,印度GDP便超过了意大利和巴西,现在看来几乎今年就会超过法国,2020年左右印度就会赶超德国,最迟在2030年日本第三大经济体的地位也很可能被印度取而代之。
尤其是印度的创新,在全球都是首屈一指的。
这些年来,印度一直非常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和对创新的扶持。
印度的高等教育非常发达。目前已经培养了6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包括文学、物理学、医学、经济学以及和平奖。
印度的科技产业,放在全世界都是名列前茅的。
比尔盖茨1997年3月访问印度时说,“21世纪的软件超级大国不是美国,不是欧洲,而可能是印度”。
另外,印度对企业,也是非常鼓励的。相比中国,印度为创业者和企业提供的融资条件要更为优越。
在印度的商业贷款中,有35%贷给国有企业,其他65%贷给私人、家庭和私营企业。但是在中国,这个方向却刚好颠倒过来。
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最近美国对我们扬起贸易大刀,实则招招剑指“中国制造2025”,瞄准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动手,就是为了把我国长久地打压在产业链的低端,让我国在创新上有失先机、丧失产业升级的机会!
那么,我们自身的发展,就是于对手最好的讽刺!对于当下的我们而言,保持战略定力、化压力为动力,开启新一轮改革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才是重中之重。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无论是中美之争、亦或是龙象之争,我们,都会是最后的赢家!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