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电商:得青年者得天下
责任编辑:白鸽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19-01-15 08:27 热搜:产品,电商,青年 阅读量:14100
“电商已将元阳红米售价从原来当地销售渠道的3.3元提升到6.8元”“2018年1至10月河北省26个贫困县网络销售额同比增长21.11%”……1月10日,阿里巴巴技术脱贫大会上在石家庄举行。“生态和电商”脱贫分论坛勾勒出的农产品电商发展前景令论坛参与者振奋。据阿里巴巴统计显示,国家级贫困县过去一年在阿里巴巴平台网络销售额超过630亿元,超过100个贫困县网络销售额达到或超过1亿元。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同时注意到,网购主力军——青年的消费习惯正深刻影响着农产品电商规则的书写,而要在有别于农产品传统销售方式的电商领域分得更大蛋糕,首先就要迈过适应新规则这道槛。
“农产品天然出产大省并非天然网络销售大省。”“生态和电商”脱贫分论坛上,阿里巴巴集团乡村事业部副总经理郑威用数字说话:河北省2017年农产品在阿里巴巴平台上行售额达到13.14亿,而深圳是20亿元、广州36亿元,上海的交易额更高达198亿元。
“恰恰不是农产品主产区的上海、深圳、广州这些地方实现了更多农产品通过互联网上行销售。”郑威认为,原因之一是北上广深集聚了更多优秀电商人才。他强调,“畅通无阻地卖出去”和“有尊严地销售出去”是农产品电商“不同”的两个阶段。
作为新农人代表,自称“农产品化妆师”的刘渊表示,很多农产品销售者接触电商后“水土不服”的症状之一是“搞不清楚客户在哪”。来自四川的他近年一直从事农产品区域公共电商品牌的打造,有多年从业经验的他对此定位明确:目标消费者就是80后、90后和中等收入阶层。“青年正是时下电商农产品消费主力军。”
以青年为代表的电商消费群体也正影响和改变着时下消费趋势。论坛上,谈起“新零售”,北京盒马科技有限公司经理胡海河列出的消费需求热词中,过去的“实惠”“便宜”“促销”“跟风”等已被时下的“便利”“品质”“个性”“细分”等改写。
“从还能看看80后的‘语言’,到开始听不懂90后,再到根本不知道00后在说什么。”刘渊对记者说,转战电商的一些农产品销售者“水土不服”的原因,并非仅仅因宣传推广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不适应,更重要的是对主要消费人群不了解。“都看不懂别人说的话,怎么跟别人做生意!”
“农产品不等于‘土’产品。”刘渊指出,在青年消费者的影响下,电商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已从最初的吃饱吃好、到营养健康可追溯、再到如今的吃出文化吃出个性。为此,在从事农产品电商推广时,刘渊甚至尝试了说唱歌曲、快闪视频。“农产品可以很酷的!”这位80后对记者强调。
而阿里巴巴公布的2018年统计数据则显示,在淘宝通过青年网友喜欢的直播形式售卖农产品的场次每月已达6万。
“直播已成为向线上消费者推广农产品很有效的方式。”阿里巴巴农业发展部工作人员高子寒告诉记者,通过直播不但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农产品生长环境、采摘情况等,同时更有“网红经济”的带动,让消费者短时间认可产品。
而阿里巴巴在发布的“村播”计划中也表示,将在2019年底前在全国100个县培养1000名农民网红主播,建立县域主播体系,推动电商扶贫。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