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涛:从传统国学看当代教育 重视子女独立性提升教育幸福感
责任编辑:公孙喜 来源:晋网 时间:2020-09-22 09:49 阅读量:13115 会员投稿
又到一年开学季,亲子关系和子女教育的话题又重新提上热议榜单,此次,我们请到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商业模式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汇之阁国学院院长张海涛先生来谈一谈从传统国学角度看代当代子女教育以及如何提升教育的幸福感等大家关注的话题。
访谈中,张海涛老师提到一个奇怪的社会现象,“现在这一代人,把儿女教育看的比任何事情都重要,所付出的时间精力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全职太太,陪读妈妈,五花八门的培训班,十八般武艺在孩子身上全用了一遍。但也是这一代的父母和子女,亲子关系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紧张尴尬。”
我国有33%的学生对上学表现出明显的厌恶,近几年来,青少年厌学问题俨然成为了最热点的青少年社会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贯穿在孩子教育的过程,占据孩子童年最多的时光,是不快乐的,缺乏幸福感的。
孩子的幸福感来自哪里?
来自于尊重和理解。
尊重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人格、特质、兴趣等等。
理解子女的兴趣诉求,理解子女作为独立个体的情感诉求,正确及时感知孩子的情绪变化等等。
然而在这些不理解和不尊重中,亲子关系开始慢慢变得僵化。
张海涛提出理解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教育是什么?教育是一个因材施教的过程,先懂人,再教人。”孩子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千人千面的,但体制内的教育方式却不能做到因材施教,简单粗暴的用成绩来划分孩子的阵营,是不可取的。关注孩子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成绩上,缺乏理解,缺乏心理层面的沟通,让教育的整个过程举步维艰。不仅作为老师和家长的施教者痛苦焦虑,作为受教的学生和孩子同样苦不堪言。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孩子拥有独立的人格,让孩子拥有承担责任与结果的能力,而不是教育流水线上的“标准件”,更不是父母的复刻版!
子女教育读心术里面有一句话:人不会拒绝爱,但是人会不接受你爱的表达方式。通过国学来教育子女,实际也上改变自己的过程。张海涛老师说道,“其实我们学习传统国学,学习数字易经的本质是更好的认识自己,更好的认识孩子,更好的看到我们与他人、外界环境的关系。”学习传统国学,不单单只是诵读经典这么简单,更多的是要把前人归纳总结的千年智慧,用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让亲子关系更加融洽,提升生活的幸福感。
(采编:游金地全媒体采编中心 编审:陈坤英)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