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住宅供地减半调控不减房企补仓意愿
责任编辑:宋元明清 来源:晋网 时间:2017-02-25 10:18 热搜:北京,房企,调控 阅读量:19858
土地是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根本,而在北京这个楼市风云变化最为迅猛的城市,政府供地计划的变化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近日,北京市2017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获得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17年北京市计划供应国有建设用地总量为3900公顷,比2016年的4100公顷减少了200公顷,这是北京市连续第六年减量供地计划。但保障房用地供应仍为350公顷,与去年持平。
而最受关注的住宅用地,今年的计划供地量仅为610公顷,较上年大幅下降。从近12年土地供应数据来看,2017年北京市计划住宅供地量、普通商品房供地量均为历史最低点。
《计划》明确称本市土地供应将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要求,进一步优化商品住宅用地供应结构,加大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宅用地供应比例。
住宅用地大幅削减
在整个2017年供地计划中,最令市场关注的莫过于住宅用地的大幅削减。
2017年本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安排供应总量为3900公顷。其中,交通运输用地2000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0公顷,特殊用地5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850公顷,工矿仓储用地115公顷,住宅用地610公顷,商服用地310公顷。
而在2016年4月22日,北京公布了2016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计划供应总量4100公顷,其中,住宅用地1200公顷。在住宅用地的1200公顷中,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350公顷,商品住宅(含自住型商品房)用地850公顷。
与2016年的住宅用地1200公顷相比较,2017年度下降幅度近一半;而与2016年商品住宅850公顷相比,北京2017年商品住宅用地计划供应量减少了590公顷,下降幅度高达七成。
记者同时注意到,计划供应的3900公顷中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1755公顷以内,鼓励和引导利用存量建设用地2145公顷。《计划》称将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土地供应,保持首都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充分保障基础设施、科研和产业用地需求,支持高精尖产业项目落地;优先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用地。
市规划国土委相关负责人指出,“每年做计划之前,我们都会全面梳理、反复研究、综合平衡国家、市级以及各区层面的用地需求。今年总量虽然少了200公顷,但是仍旧能满足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计划供应的这3900公顷中,鼓励和引导利用存量建设用地的比例将超过50%。市规划国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城市发展从做加法转向做减法的节点上,北京市的土地供应也从“增”至“减”,为实现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在“十三五”时期从2921平方公里缩减到2800平方公里努力。
而对于住宅用地共安排610公顷: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350公顷,商品住宅用地260公顷,其中单列自住型商品房用地83公顷。
《计划》明确称本市土地供应将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要求,进一步优化商品住宅用地供应结构,加大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宅用地供应比例。“今年,我们仍将优先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用地需求,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进度。”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保障1.5万套自住型商品房用地供应,本市在商品住宅用地中单列“自住型商品房用地”供应指标。
拿地难将持续
用地计划的大幅削减,令地产商深深预感到拿地之难。
据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一线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楼盘)。最近成交的几宗地块基本已经接近0溢价率,体现了调控严格城市下,土地市场也出现了部分降温。但部分二线城市虽然楼市降温,但土地市场依然热度很高。
张大伟称,热点城市土地市场依然火爆:从武汉(楼盘)、南京(楼盘)、郑州(楼盘)、合肥(楼盘)、苏州(楼盘)、杭州(楼盘)、上海、温州(楼盘)、北京、深圳(楼盘)、广州(楼盘)11个城市卖地超过百亿。从企业看,2017年截止到2月20日,拿地超过20亿的企业已经多达30家,在楼市调控力度非常大的情况下,房企拿地积极性依然比较高。
目前看来,北京楼市并无库存压力。北京住建委公开数据显示,截止到2月15日,期房库存量为72415套,库存面积为708.9万平方米;现房库存量为99851套,库存面积为956.4万平方米。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数据显示,1月份,北京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与上月持平,房价快速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张大伟指出,因为春节土地供应减少,所以后续房企依然会增加拿地金额,在2016年收获历史上销售面积与销售金额最大年份后,房企补充土地的积极性明显较高,即使在调控影响下,各地供应的土地依然未出现流标等明显的降温现象。
张大伟认为,对于未来房价预期来说,因为非常明显的拿地成本增加,未来房价上涨预期更加强烈,而一旦房价进入调整周期,很可能房企面临着巨大的销售难题。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