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网-山西生活门户     
三晋热线
adall01 adall02
当前位置: 晋网 > 互联

协调推进供需两端——处理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大关系”述评之四

责任编辑:笑笑    来源:晋网    时间:2017-02-10 17:16   热搜:改革   阅读量:19634   

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 题:协调推进供需两端——处理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大关系”述评之四

新华社记者陈炜伟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新年伊始,中央政治局就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明确了改革需要处理好的四个重大关系,特别是提出要处理好供给和需求的关系。

供给与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供需两侧也是管理和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协调推进供需两端,方能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供需两端不是非此即彼

一边是钢铁、煤炭等传统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一边是一些关键装备、核心技术、高端产品依赖进口;一面是制造业逐步壮大、各类商品琳琅满目,一面是名包名表、电饭煲、马桶盖、奶粉等消费需求外溢。

步入新常态,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不是需求侧或者供给侧单方面的问题,而是有效供给不足,供需结构错配。供需两端不是非此即彼、一去一存的替代关系,而是要相互配合、协调推进。

“经济增速下滑,有可能是需求不足,也有可能是供给没跟上,要针对具体问题对症下药。”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表示,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关键是综合考虑成本和收益,不要把需求和供给对立起来。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经济政策是以供给侧为重点还是以需求侧为重点,要依据宏观经济形势作出抉择。需求侧管理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注重短期调控;供给侧改革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注重激发经济增长动力。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为主攻方向,并不是不重视需求侧的改革和管理,实际上通过需求侧改革释放需求潜力,不仅不会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矛盾,而且能够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说。

? 把握供给侧主攻方向

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之年的成绩单:钢铁、煤炭去产能年度任务提前完成,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减少,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等措施陆续出台,多措并举降低企业成本约1万亿元,脱贫攻坚、民生投资提速加力补短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系全局、关系长远,迈入深化之年,改革仍然任重道远。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虽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要破解经济循环不畅,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攻方向。

以农业领域为例,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结构加快升级,而供给结构调整相对滞后,农业发展面临田间地头与百姓餐桌的“错配”问题。

为此,2016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除了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之外,还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了新内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许召元认为,这是中央根据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形势变化,面向更深层次、更广泛的结构性矛盾,不断深化、扩展改革任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中国明确了在经济转型阶段实现长期健康发展的正确路径,对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意义深远。

用好需求侧管理工具

2016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现缓中趋稳的态势,与此相比,全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水利管理业、农林牧渔业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39.9%、20.4%和19.5%,分别快于全部投资31.8个、12.3个和11.4个百分点。

投资,作为传统三大需求之一,不仅在稳增长中发挥关键作用,也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添砖加瓦,有效投资成为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有机结合点。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侧管理也不容忽视,“三驾马车”作用依然存在:投资方面,强调发挥有效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消费方面,通过提高供给质量助力居民消费升级;出口方面,强调提高出口竞争力,形成外贸竞争新优势。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用好需求侧管理这个重要工具,使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专家认为,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精准有效地实施定向调控、区间调控、相机调控,适度扩大总需求。财政政策要更加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货币政策要调节好货币闸门,畅通货币政策传导的渠道和机制,引导资金更多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中高端产业。

“稳住需求,保持必要的需求增长水平,才能让经济增长稳定在中高速水平,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良好环境和条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在“稳”的基础上才能求“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中长期持续增长注入新动力。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互联

相关文章

adl03
http://www.sxj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