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网-山西生活门户     
三晋热线
adall01 adall02
当前位置: 晋网 > 教育

上海教育考试院:志愿填报要知己知彼认识自己了解大学

责任编辑:牧晓    来源:东方网    时间:2017-06-26 09:33   热搜:上海,大学,志愿,教育,考试   阅读量:8530   

6月24日下午,“我们一起填志愿——2017高考咨询大直播”节目在上海教育电视台开播,在节目中,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院长郑方贤和上海市高招办主任黄琦为广大考生和家长解读今年上海新高考政策下的高招政策以及最新的招生信息。记者摘录了节目中的重要互动问答,以供参考。

新高考政策让考生和高校之间有更广泛选择余地

主持人:今年是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实施第一年,这样的关键时间点和大背景下,如何理解上海的高考改革?

郑方贤:今年是非常特殊的年份,既是恢复高考40周年,我们都是高考制度恢复的受益者。同时今年又是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在上海全面实施的元年,也就是说上海高考改革的走向将可能决定着将来中国高考改革的走向。所以就这一点而言上海今年的高考改革是极其重要的。

主持人:今年的高考改革对考生而言可以用哪几个关键词来形容?

郑方贤:今年的高考改革对我们所有考生而言有两个关键词非常重要。

一个就是不分文理,考生不再以文理科区分,高校的本科招生也是以院校专业组为志愿填报和投档录取的基本单位,第二个就是高考科目的3+3考试改革,今天绝大多数考生已经陆陆续续收到了我们递送的高考成绩单,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是看自己考了几分,实际上还需要关注总分的构成,即使你所获得的高考总分与其他同学一样,但是因为你们的学业水平等级考科目可能不同,那总分的意义实际也不相同,这是跟原来有很大的区别。

主持人:新的高考改革录取阶段也有不少新的变化,比如像不分文理,按照院校专业组录取,部分高校招生项目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系统,这些变化对于我们考生和家长来说意味着什么?

郑方贤:整个新高考改革是一个系统性改革,从去年开始,我们上海的高考招生已经没有了一二本之分,这样就打破了高校的行政分层;今年的高考不分文理,考生不分文理、高校招生也不分文理,这样就打破文理的界限;高考改革里面又引入了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也就是在我们部分招生项目里面,高考总分也不是唯一的依据。所以,你想上面的这些变化,从中都可以看到一个特点,就是扩大了考生的选择范围,也扩大了高校的选择范围,这都是让考生和高校之间有更广泛的选择余地,这正是高考改革很重要的一个特点。

主持人:从日程上来看,现阶段正在进行招录工作的是高水平大学自主招生,同时还在进行的是综合评价批次的志愿填报,这两个方式都有校测环节,除了相同点之外,他们两个究竟有什么区别?

郑方贤:他们都有校测的共同点,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充分发挥了部分高水平大学的招生自主权。这里面的区别也是明显的,从这几年的实施来讲,自主招生项目更多的是希望选拔有学科特长或者在某些方面领域有专长的学生,因此它的项目实施和应用范围有一些限制的,譬如说考生在某些学科或领域的特长是远超出同龄学生的,这就会受到部分高校的关注,这个特点在我们的所有考生里面是一个很少量的群体,所以他在院校的招生里所占比例很低。另外,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同时也获得了学校在录取时的分数优惠,结合他的高考成绩,高校可以按照事先签订的优惠政策进行录取,这也是目前高水平大学自主招生的基本特点。

而这个阶段进行的综合评价录取试点改革,我认为更多的是高校招生录取的模式改革,目前在上海有九所高水平大学参加综评批次的招生改革,九所高校在上海实施综合评价批次招生安排的计划是比较多的,如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都要达到六七百的量,其他几所院校招生名额也在一百多或左右。他们在审核报名学生的基础上,通过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及校测评价学生,尤其是校测的考察模式非常多元,在将三者评价按照一定的分值比例即631方式形成结果,按次序进行录取。所以这个改革,充分发挥了高校的自主权,对考生考查的综合性也更加的突出,因此我认为这个应该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招生改革的模式。

主持人: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特殊类型高校出现,在上海就有上海纽约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他们在上海的招生和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计划内招生有哪些区别?考生如果报考这些高校应该注意什么?

郑方贤:现在随着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不得不关注除了传统的高校之外,还有新的学校,譬如提到了上海纽约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还有宁波诺丁汉大学等等,这些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在计划内招生,有的在计划外招生,可以自己提出申请、接受学校考察,当然也需要满足高考的基本要求等。

我认为这些学校都有非常强的个性或特点,譬如通常这些学校的规模都不会太大,这和我们一般高校不一样,我们一般都是数千人、数万人的高校,他们都是有限的规模,我们称为小规模的。其次这些高校在它的学科、学术培养上或者是发展上是有限的,不是我们一般概念中的综合性大学。因此在非常小规模和有限学科发展的定位之下,它还有一个特点,人均培养成本一般都比较高,当然学费也比较高,因此对一部分学生是比较适合的。但是怎么样的适合还是需要靠学生自己判断了,对于这类学校的招生,我认为还是需要与这些高校的招生部门加强联系,了解它的办学、学科以及学生培养特点,但总体上我认为它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知分填报志愿需要做到知己知彼

主持人:考生在知分、知线、知位的情况下进行志愿选择,同时可以拿到一些数据辅助进行专业选择,他们都会拿到什么数据?怎么用?

黄琦:首先你可以看到自己高考总分的位序,这个位序对于志愿填报来说非常的重要,我们的位序要和招生计划结合起来看,才可以比较准确填报志愿。所以对考生来说要认真的了解这些成绩分布表,并且同时也需要了解我们的招生专业目录,院校专业组的招生计划,特别是今年我们为考生提供了辅助志愿填报系统,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对院校专业组进行筛选。

郑方贤:实际上今年因为是考前变成考后,这个变化蛮大的,需要考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我们先排一个分数大小,但是实际上我们很多家长都有意识,分数还不够,还需要有一个位序,譬如,这个学校招一百个,我排在五十个,这就有录取机会,如果你排在150个,可能机会就不大。但是今年有位序还不够,还要关注招生专业对选考科目的要求,也即我们志愿填报和投档录取的基本单位是院校专业组,这是通过选考科目来区分的,所以我们还要提供大家不同选考科目下总分的排序,但是那么多信息放在一起还要有一个筛选的过程,这确实是一个新的问题。

主持人:知分填报比考前填报更加容易,选择面更宽吗?

郑方贤: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是这样的感觉,原来我什么都不知道,然后我要去填报学校志愿。现在我什么都知道了,那么我认为这个变化也没有根本上改变填报的考虑方式,原来我们5月份考前填报志愿基本上是有三个要素:

第一,自身的学业状况,你的学业状况虽没有最后高考分数排序信息,但是我一般说是哪一个高中,属于哪一类高中,这个高中大概在全市是什么位置,然后再这个高中同学里面大概排什么位置,然后我们最近一两次模拟考在区域里的相对位置。现在这个方面有所改变,通过高考成绩分布表就有了一个相对准确的位序,这个有所进步,更加清晰。

第二,我们对高校还要有一个序列,过去的标准就是985、211这种重点排下来,多少年形成的口碑有一定作用,有先后次序,这个次序表现出来就是从高到低,当然今年更加深入些,要考虑按照专业组的排序。

第三,个人的兴趣爱好,比如两位主持人,可能对新闻类专业有兴趣,我们原来自己在各自的领域里面有各自喜欢的专业,这个就差异很大了,还有其他各种因素。

你说考前填报要考虑上述这些因素,考后填报还是要考虑这些因素,所以我认为除了知道自己之外,别人也有自己各自的想法,也是因为各有不同的想法,最后的结果还是很均衡,如果大家都是一样的想法就麻烦了。所以,基本要素没有变,还是要坚持、还是要明确自己的需求在哪里。

主持人:不管是考后知分填报志愿还是考前填报都需要做到知己还要做到知彼。

郑方贤:这个彼是指大学,所谓志愿填报的知己知彼是指要认识自己、要了解大学。

主持人:今年志愿表和之前还有很大的变化,能不能先给考生们解读一下今年的志愿表?今年有几张志愿表?具体是什么时间填?填报时考生要注意哪些事项呢?请对每张志愿表都说一下。

黄琦:6月24日-26日填报的是综合评价批次志愿,可以填报4个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每一个院校专业组还可以填报四个专业,另外一个还有愿否调剂选项,尽量不要选择不服从调剂或部分服从调剂。

7月1日~3日,考生可进行第二次本科志愿填报,首先是,提前部分志愿表,包括零志愿,可以填报3个平行志愿,本科艺体类批次可以填报4个顺序志愿,本科提前批次可以填报4个顺序志愿,地方农村专项计划可以填报4个顺序志愿。

第三张就是本科普通批次志愿表,这是和往年变化最大的志愿表,今年可以填报24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每一个院校专业组可以填报4个专业。

还有特殊类型志愿表,符合这个招生范围的就是教育部规定的自主招生、高水平运动员,高水平艺术团的团员等等。各个招生院校前期已经进行了自主招生的测试,并根据测试给考生优惠的政策,考生就可根据优惠政策,结合自己的高考成绩进行填报。

最后一张高职(专科)志愿,根据我们的录取安排,7月30日要结束本科阶段录取。未被本科录取的考生还有一次填报高职(专科)志愿机会,高职(专科)志愿和往年最大的区别就是不分文理,其他和往年是一样的。

主持人:如果是投档进去不能录取就直接退档进入征求志愿,征求志愿在今年高考改革也很重要,变成两次,考生应该如何把握?

郑方贤:我们志愿表不是计划表,志愿表实际上是考生的意愿,表达对院校专业组的意愿,对招生专业的意愿,以及自己调剂录取意愿,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希望考生要通过志愿表尽可能表达意愿,要最大程度表示你的诚意。

另外高校录取有自己的规则,录取计划和考生实际填报的信息,这两者之间很难是完全匹配的,完全匹配就没有这个问题了。比如某一院校专业组招30个名额,可能只有25个人填报,或者这个院校专业组招30个,填报志愿考生有40个,这个时候就有10个考生多出来。这就存在不均衡。第一次投档录取以后,一些院校专业组还有招生计划余额,而本科线上有的考生还没有被录取,这个时候就要再给考生和高校一次机会,重新填报志愿,这是第一次征求志愿,是在原来的本科线上考生范围里进行一次填报和录取。但是还是会出现这种情况:有的学生看到有余额的招生院校路太远了不想去,这种情况下,既然线上考生录取结束了,为了给更多的考生有机会进行选择,同时不浪费招生计划,今年我们还有一次降分征求志愿,也是给更多考生提供机会。

主持人:如何理解降分征求志愿?

郑方贤:降分征求志愿有两个条件,一个就是看尚有招生余额的高校愿不愿意接受降分,这个自主权还是在高校,如果招生高校对上海生源比较满意,分数院校降一点分也愿意接受。另外一个是在高校愿意降分的前提下还有多少计划,然后我们再根据线上的考生情况和线下的考生情况,将填报第二次本科普通批征求志愿的资格线进行下降,所以这是一个动态的分析和判断的过程。在确定后,我们将对社会公布并再次组织志愿填报及投档录取。

主持人:今年本科批次志愿填报与录取时间安排是怎样,有哪些时间节点,是不是填报完之后就可以去旅游了?

黄琦:刚才也说了,成绩公布之后我们有两次本科志愿填报,第一次志愿填报就是综合评价比志愿填报,是24-26日,第二次是7月1-3日。其中应届生要到自己所学习的中学填报,除了应届生,其他考生要在报名所在区县的招办,这是考生应该知道的一点。

第二个就是录取的时间节点,譬如综合评价批次, 6月26日我们在网上向社会公布综合评价批次各校的面试资格线,作为考生要关注是否获得面试资格,并要关注院校面试时间的安排。另外我们公布的查询录取的时间,也要请我们的考生关注好。比如我们本科录取的结果查询的时间,征求志愿填报的时间等。因此建议考生没有确定录取之前尽量不要离开上海。

刚才这位考生说1:1投档,即便投入某所学校,万一因为单科有限制以及身体限制等等原因被退档了,还需要决定是否填报征求志愿等,所以作为考生来说我们还是建议未确定录取之前不要离开上海。

主持人:请您给考生的志愿填报提几点建议。

郑方贤:首先,志愿填报是大学申请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包括考试。这个过程是要考生明确对大学、对自己未来学术或者是职业方向发展的了解和判断,这个过程不仅需要社会来关注和帮助考生做好这个工作,其实家长和家庭更应当首当其冲。因此,应该以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志愿填报这个事情,如果不是以这样的认识高度就可能为现有的各种因素所左右,就会觉得很难,我想这也是未来教育的一种选择,在思想意识上都要引起各方的重视。

第二,志愿填报和招生录取是考生和高校之间的一个契约,即考生填报这个学校,就是认同这个高校的办学理念、招生规则以及高校的后期培养模式等,是一系列的认同。当然高校有权利审核考生,如果考生的所有情况跟高校的录取标准相吻合,就进行了录取,这样就达成了一个契约,这是一个相互选择、相互接受的过程。所以我认为每一次的选择都要慎重,尽管我们提供的表格比较长,内容非常的丰富,大家依然要认真解读、慎重选择。

今年的考后出分还有一个很关键,就是每一次志愿填报的最后时间都要记住,譬如我们综合评价批次是截止到26日14点,志愿填报就必须在这个时间之前完成。第二次志愿填报是截止到3日的14点,所有的考生在这个时间节点之前都应该完成。如果错过时间不完成的,就只能是进入到之后的征求志愿批次了。所以大家一定要关注这几个非常关键的时间节点。

上海高校和外地高校、不同高校的院校专业组之间均可交叉填报

咨询:我是今年考生,今年本科普通批次不是按照1:1投档,我有两个问题,是不是这个1:1投档只要被投档专业组以后就一定会被录取,是这样吗?第二个问题就是现在这个按照1:1投档对我个人填志愿还有录取会又怎样的影响?谢谢!

郑方贤:这个是很多考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我注意到,今年我们公布本科普通批按院校专业组实际计划的1:1投档,有考生家长就反映,是不是原来上海按照1:1.05投档,今年按1:1投档,就减少了录取机会。这是一个技术策略问题,2008年前,上海高招录取实行顺序志愿,高校投档比例是1:1.2,有20%的余量,后来实行平行志愿,由于平行志愿一旦退档就要进入征求志愿,因此为保护考生利益,本科普通批投档比例调整为1.05,就是有5%的余量,这是从考生角度出发进行的调整。实际上这里面有一个政策制定的基准点,也还是需要重申一下的。高校招生是高校办学自主权之一,理论上来讲主体是高校,不能说给你一个就收一个,给你两个就收两个。高校可以在收到的考生里面做选择,这个权利需要归高校,所以顺序志愿时期期1:1.2的投档比例,高校有权利选择,但是怎么选择要根据公布的招生章程进行。同样,1:1.05也有这样的选择权利。实行1:1.05投档,如果招生院校不能增加计划,最后的5%考生就会被退档。

因为是考后出分填报志愿,但考生志愿填报和招生计划不能完全一致,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跟高校有一个反复模拟投档沟通过程。比如某一高校有100计划,我们在可投档的考生中来看,发现有多于100个,甚至是110个更多的考生,于是协商高校能不能在上海多增加一点计划,这是一个协商的过程,协商结果他说就是100个计划,不能增加,于是就投档100名考生进去;也可能高校认为生源很好,可以增加7个计划,在录取中实际给上海投放107个计划,我们就把107个考生投过去。所以是指实际收到计划的1:1进行投档,这个机制是更完善的,目的是尽量减少考生退档同时尽可能增加录取计划。所以不会减少或者缩小我们的招生规模。

其次,考生提到投档进去的时候已经是1:1了,但是因为本科按院校专业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投档录取,院校专业组志愿里面还有一个不同专业的选择问题,这里面当然有一个均衡性问题,所以我们一般来讲,投档进某一院校专业组志愿以后,只要你选择了愿意接受专业调剂应该录取是没有问题的。高校在填报的四个专业中根据招生章程选择录取,如果你填报的专业志愿不能录取,但是可以调剂到同一院校专业组中的其他专业。所以我们要提醒考生这里面的机会和风险。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填报的时候要规避一些可能存在的风险,譬如高校提出的这个专业组,或者某一个专业希望考生的某一个单科考试成绩不能低于多少,或者对考生的身体健康指标有所限制,我们都要非常明确,要使得所有的风险降到最低。

郑方贤:这个问题实际上还是围绕志愿填报要素。实际上填报志愿是考生对高校、对专业的判断,一般来讲,这个因素是很多的,比如刚才我们这位同学讲到的,上海院校和外地院校,实际上有很多的选择。我们过去讲这个学校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学校,早期我们讲是否重点大学,后来关心是否985、211大学、普通高校。还有大学的类型有所不同,是综合性大学还是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大学;还有的大学历史很长,有的大学历史很短。

实际上,我们在选择大学时这些因素都需要综合考虑。刚才这位同学就讲了,上海高校和外地高校都可以一起填报,今年我们的志愿表设计或者是志愿填报为考生增加很多的选择,不仅是上海高校和外地高校可以交叉填报,在不同高校的院校专业组之间也可以交叉填报。

譬如我可能填这个高校的某一个院校专业组,如先填报了A校的电子类专业为主的院校专业组,再填B校同样性质的院校专业组,然后再填A校的另外一个专业组,考生只要满足专业录取和选考科目要求即可,上海的方案既兼顾考生的选择性也兼顾高校的选择性。

网友提问:今年高考考分和2016年的分数是如何正确换算的,网上有很多种算法,有没有参考意义?

郑方贤:这是两个不同的结构,我们原来是3+1,3+1还分文理,总分是600分,文科分数还有理科分数是不同的。今年是不分文理,是3+3。3+3从成绩构成来讲,3是语数外三门,总分是450分,然后是+3的210分,加起来660分。所以从构成结构和组成要素都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就使得我们很难去做这个简单的对比了,所以我自己的看法也是不赞成去做这样的比较。

这次各位考生知晓自己的成绩,还可以知道不同类型的成绩分布表,大家可以通过这些表格了解大致的位序。

考生还应多关注想报考的大学的往年录取情况。我们在3月份的时候提供了两本册子,一本是2014-2016年各个高校在上海招生的专业人数及录取分数,还有一本是2014年-2016年文科和理科考分的分布表。这可以告诉考生某一个大学某一个专业大概在三年里面录取的位序,这样的分析办法同样适应今年,分析今年该大学的招生计划,再结合成绩分布表,结合平行志愿的填报方法,还是有一定的意义。单纯希望说某一个公式折算,这个是很难支持的。

网友提问:考试院公布自主招生控制分数线是501分,那么在我们填报志愿过程当中,这个有哪些参考的价值?

郑方贤:501分是一个自主招生控制线,因为我们从2016年一本批次和二本批次合并就没有了一本线的概念,从整个招生系统控制来讲还是有一些项目需要有一个这样的限制,譬如我们前面讲的,综合评价批次的招生是不能低于这个线,还有提到的高水平大学的自主招生也有这个要求,包括之前提到的上海纽约大学等都有这样的要求。所以一定要有一个参考线,我们也是根据往年经验性的数据拟定了这样的一条线。这个线首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线,但它的作用也仅限于我们刚才提到的这些招生项目的控制作用,而不是原来的一本线概念,过了这个线就能上一本的学校了等等,不是这个概念,这个是没有意义的。从去年的效果来讲,也确实和我们的预想是一致的,仅仅是作为控制一些特别的招生项目总分所用。

网友提问:如果参加综评,根据自己的排位怎么确定去哪一个学校更加保险一些?

郑方贤:这个我想是很难了!考后出分填报志愿最有利的是排位前面的高端分数考生,凡是有竞争性的都是一样的。就这个问题应该是比较多的去咨询高校的招生部门,他们有比较直接的感受,通过他们与学生的接触,会形成反馈信息,这两天咨询活动当中也会有大量的现场信息反馈,我认为应该是从这样的角度会更加的合适。

网友提问:市场上有很多帮助填报志愿的APP,考试院有没有专门的辅助系统?

郑方贤:今年由于第一次考后填报志愿,我们能够理解大家的困惑,希望寻找一些办法。我们市教育考试院也考虑到大家的需求,除了尽可能提供比较全面的信息之外,在3月也推出志愿辅助填报系统。我们希望志愿辅助填报系统可以帮助考生填报志愿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因为它操作简便,考生只要把基本信息输入进去以后,相关比较合适的院校专业组范围就基本设置好了,然后就可以根据最近所获得这些数据信息进行院校和专业组分类排序,这样就可以帮助考生在正式填报的时候可以形成一张可供参考的志愿草稿。我们还是希望考生能充分的使用这个辅助系统。

观众提问:高校投档之后如何开展录取工作,怎么进行调剂录取?

郑方贤:录取工作是以高校为主体。我们一般是要求考生在志愿填报的时候要充分了解各个高校的招生章程。投档以后高校怎么组织录取,在他的章程上是写的非常明确的。考生如有疑问一定要问高校的招办,如果考生从高校得不到明确的解答时,我们不建议报考这样的高校。每一个高校必须有明确的录取规则,这个也是教育部的规定。当然,我们的高校一般都会非常的明确告诉大家的,比如在专业录取中是依据分数优先还是专业优先,都会有非常明确的呈现,所以高校的招生章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

黄琦:选考科目有效期是两年,作为考生来说明年仍然可以用,并且还可以更换科目。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教育

相关文章

adl03
http://www.sxj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