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雨婷:敲出金银铜铁的“歌声”
责任编辑:余梓阳 来源:晋网 时间:2016-08-24 04:35 阅读量:14867
■乐活家
文·实习生 杨枝柳
“嘣——”只见火枪吐出火舌,高温下的素银条逐渐泛白,又一场银饰制造秀“开演”了……
杨雨婷熟练地将银条浸入冷水中,银条表面闪耀着水珠。“砰砰砰砰”锤子有节拍地落在银条上,敲平、刻字、窝圈、裁剪,助熔剂在接口处“缝合”缺口,银条炼成一只银圈。“沙沙”声中,锉刀一下一下温顺了倒角,银圈在砂纸上“哗哗”往返磨擦,在飞速转动的抛光机下银圈铮亮起来。
杨雨婷心无旁骛地危坐在金工桌前,一枚刻字银质素圈戒指在杨雨婷灵活的手下诞生,让人好生爱慕。
机器霹雳作响的时期,人类的双手获得了解放,快节拍生活已成为人们的常态。在北京朝阳区一座优雅的复古红砖建筑内,不时回荡着参差有致的落锤声和金属碰撞声。杨雨婷同一群爱好金工手作的朋友们常常在这里构想和打磨作品,看金银铜铁从板材变为饰品,享用手艺带来的那份安静和喜乐。
金工作品见证生活
“手作和日志、照片、绘画一样,都是记载生活的方法。”杨雨婷说,每件手作作品都是她生活的见证。
杨雨婷给记者展现了一套名为“盒子”的金工饰品,这套作品的灵感来自她的大学同窗,是“对大学生活渺小而慎重的迷恋”。
“每个人都是独自的,就像这一个个单独的盒子。当时我身旁的同窗,都是很独特的,但这类独特也是需求深刻了解才能够知晓,好好比果不打开盒子,你就不也许真正了解内部的结构。例如这个,打开盒子后看到的是一根根锐利的银针,就像一个性情尖利的人;而另外一个盒子的内部,是搪瓷烧制的万花筒,就像一个心坎丰富的人。” 杨雨婷说。
金工手作同时也是杨雨婷最中意的情感转达媒介和表达出口。杨雨婷会依据朋友的性情、喜好等为他们设计礼品,敲进心意,刻入情感。
高兴时,在图纸上涂涂画画寻觅灵感;惆怅时,在敲击、打磨中让自己镇静下来,偶尔漫无目标手作,也能收获惊喜,相逢偶然的美。“我想,我的生活离不开金工手作”。
把心铸进一敲一锤中
杨雨婷平常也会给学员开设金工手作体验课程,零基础的学员常常会担忧自己做得不怎样好。
什么是好作品?在杨雨婷看来,所谓“好”的作品,不是缘由是它用了多少技能或许有多了不得的灵感,它们能够不完美,能够有瑕疵,但只如果自己动手的,用心匠造的,就是有故事、有生命力的作品,能够纪念和见证自己的经历就是“好”作品。
杨雨婷说,金工手作的制造过程尽管不算太复杂,然而每步都需求“专注”。坐在手作台的那一刻起,就似乎建起了和外界的“结界”,似乎时间和空间都不再具有束缚力,你的心、头脑、眼睛和手集中在作品之上。
推、敲、锤、刻、折、捏、划、剪……每个动作,每个过程,也都在重复打磨你的心坎。
作品不只融入了手作者的心思和想法,假如手作人有偷懒的举动,作品也会绝不虚心肠体现出来。想要打造出理想手作,“一点儿懒都偷不得”。
“所以我晓得了许多事情是急不来的,每步都需求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去做,每步的投入都能够在作品中看到意义。多年的手作经历,培育了我的专注,对许多事情也都更有耐心了。”
将来,杨雨婷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金工手作,它不只是冰凉的金属,更是一种自我表达的途径,它也塑造着手作人的品德。同时,她希望手作物品能获得更多的尊敬。缘由是,正如她所说,每件手作之物,都敲入了手作者的灵感,也刻进了手作者的血汗。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