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女蔡群:从拾荒妹成为全国人大代表
责任编辑:叶知秋 来源:晋网 时间:2017-03-17 11:59 热搜:人大 阅读量:11970
新华社记者陈凯星宋玉萌李春惠向定杰
从拾荒妹到全国人大代表,从睡在街边的窝棚到建起崭新的厂房大厦,从留守儿童的母亲到带领姐妹们返乡创业安居……苗族女性蔡群就是这样完成了自己人生的逆袭。
今年全国“两会”蔡群又带来议案建议,她有个心愿:建议扶持更多的小微企业,让更多的妈妈回到孩子身边。
放下绣针:背起背篓的拾荒女孩儿
二月下旬,在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大寨村,连绵的群山里油菜花开始绽放。过去,春天的到来意味着又一次分离,苗寨的姐妹们会在此时告别老人和牙牙学语的孩子,外出打工,村庄再次变得沉寂。而这两年,寨子里的春天变得热闹了,更多的男人开始农忙,更多的妈妈则背着孩子三五成群,相约去蔡群家做蜡染刺绣。
“现在她们每个月在家就能赚3000多块钱啦!”蔡群笑着说。今年36岁的她,在老家开了一家苗族蜡染刺绣工艺品公司。蔡群的快乐哀愁都跟苗绣有关。“小时候家里穷,只能在山上的石缝中间种点玉米。白天阿妈总是为吃饭愁苦,可到了晚上,阿妈就会对着蜡烛边做刺绣边哼苗歌。我靠在阿妈腿边,觉得阿妈的手和那些绣片是那么美。”
12岁那年,蔡群已经是远近有名的巧手小姑娘。但为了能吃饱饭,她跟着姐姐走了100公里的山路到了贵阳。那时,她们能想到的活儿就是捡垃圾。“我们在人家的屋檐下搭个棚子,棚子太破还漏雨,根本就做不了绣活。”蔡群说,“一到晚上,我们就出去沿街翻垃圾箱,看看能捡到什么吃的和穿的。”说起那个时候,蔡群有些心酸,“有一次,在贵阳火车站前的饭店门口,我捡了一块别人吃剩下的蛋糕,当时觉得怎么这么好吃。旁边有个穿着很体面的叔叔看了一会儿就问我,‘小姑娘,你挺漂亮的,怎么不上学啊’?”蔡群说,“当时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掉下来了,心里难受死了。”
“这位叔叔指点我说,至少可以试试去浙江、广东的工厂打工,那里有饭吃还能有钱挣。”从此,蔡群成为了沿海城市打工大军中的一员。
拿起绣针:为孩子不再留守
由于常年在外打工,蔡群的女儿从小跟着在老家的姐姐长大。“女儿小时候跟我不太亲,妈妈对她来说,可能更像个一年见一次面的亲戚吧。”
这些年外出打工,蔡群总是希望能弥补女儿。也是打工的那些日子里,蔡群终于有机会重新拾起绣针。每当想女儿了,她就拿出针线绣一会儿,想着这样慢慢做下去,等女儿出嫁的那一天,一定能给她攒出一整套人人都羡慕的嫁妆。
2007年春天,她回到寨子里,看着女儿难舍难分的眼神,蔡群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不走了。也就在那一年,一位亲戚看见她给女儿绣的裙子后对她说:现在省里、市里都有民族手工艺比赛,有奖金,还可能有多种扶持政策,不如去试试。
蜡染作品“织金洞银雨树”获奖
没想到,蔡群做的一幅蜡染“织金洞银雨树”一下就获得了毕节市二等奖,还拿了2000元的奖金。“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我们祖辈传下来的手艺是值钱的!”蔡群说,这次比赛让她大开眼界,“别人能把民族手工艺品开发成旅游商品,我们为什么不能?”
2009年,蔡群决定在家创业。她拿出全部积蓄,东拼西凑了5万块钱,买了缝纫机和原材料,在自家房子门口挂了块牌子,她的苗族蜡染刺绣工艺坊开业了。众人拾针:我要把姐妹们都带回来
蔡群和几个姐妹们商量决定靠山吃山,做苗绣蜡染旅游纪念品。她们拿着绣片去附近的“织金洞”景区摆摊卖,许多外地的游客看了都赞不绝口。
当地政府得知她的情况后,还为其提供了贷款,崭新的三层厂房也盖了起来。工艺坊越做越大,回来帮忙的姐妹们也越来越多,作品越来越美……
2013年是蔡群人生里最难忘的一年。这一年她当选了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她不再是当年那个跟着姐姐拾荒的“幺妹”,她有了更多的想法、更多的使命感,她和老公一起试着在大山里“拥抱”互联网,开起网店,全国各地的订单源源不断……“我要把厂子做大,让村子里的姐妹们都能回来,回到孩子们身边,守着孩子和家的日子才是真正的好日子!”
“现在寨子周围300多个姐妹都回来跟我一起干了,去年公司营业额有800多万元。”蔡群眼睛亮闪闪地说。现在大寨村又变得生机勃勃,家家翻新房屋,建成了手工艺厂和农家乐结合的民族风情一条街,新的小学校也盖了起来。据新华社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