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蛋周期”:长期低迷酝酿变阵
责任编辑:肖鸥 来源:晋网 时间:2017-04-01 10:31 热搜:山西 阅读量:15095
本报记者吴晋斌
“18年了,从来没今年这么残酷,每斤赔一块钱。”山西省太原市永丰禽业的总经理田永丰说。
“这两天回升到2.6元到2.8元了。”山西雪绒花皇后镇农牧开发有限公司霍新科总经理说。
“但是还要回落。”田永丰的估计是今年八九月份,鸡蛋市场会回升到一个合理的价格水平。
“恐怕难,这几天鸡苗的行情又好了,还要考虑存栏蛋鸡的换羽因素,而且也要看见饲料企业正在延伸产业链,进军蛋鸡行业。”山西祁县同发饲料的总经理范若彪认为,产能过剩依然是蛋鸡行业未来绕不过去的一个坎儿,更大的洗牌即将来临。
无论是田永丰站在市场旺季角度对未来的乐观估计,还是范若彪站在饲料行业向下延伸产业链角度对产能过剩的担忧,都说明了一点,这一轮的“蛋周期”来势凶猛。
山西是鸡蛋输出省份。据山西省农业厅公开数据,2016年山西的鸡蛋产量是141万吨,在全国排名前十。
记者对蛋鸡行业的长期观察做出如下判断,这一次的价格低迷,已经不能从一个行业周期去解释了,还要考虑到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大资本的介入以及上游饲料行业下延带来的产能扩张等因素。
简单来讲,蛋鸡的生产主体已经多元化,“蛋周期”的拉长是一次行业洗牌的开始。
现实困境——规模扩张快粗放经营效益差“大户”进退两难
整个鸡蛋市场从去年腊月二十前后开始低迷,出厂价在每斤1.8元到2.2元空间徘徊了两个多月。不同的企业蛋鸡的盈利平衡点不一样,平均水平在3元左右。这意味着养殖户和企业在低于养殖成本一元的市场行情中,苦熬了70天左右,其中的滋味恐怕只有当事人知道。
永丰禽业从1999年起步,目前已经发展为一个拥有百万只蛋鸡的企业,现在饲养产蛋鸡50万只,青年鸡50万只,日产鸡蛋5万斤。从事蛋鸡养殖18年来,三四年一个行业周期,对田永丰来讲已经处变不惊,但是这一轮的“蛋周期”出乎他的意料。
2014年、2015年鸡蛋的价格企高让永丰禽业等养鸡企业和养鸡户过了一段好日子,最高时候出厂价一斤鸡蛋可以卖到5.6元。
2016年后,价格的企高导致了蛋鸡存栏量的猛增。此后,鸡蛋价格开始趋于平稳,直至后来一路下泄,开始低迷。
从市场供需角度考量,产能扩张是主要因素,其他因素只是导致“蛋周期”的一根显见的稻草。
据范若彪说,目前蛋鸡规模化程度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从5万只扩张到30万只的企业比比皆是,连散户养殖都纷纷从5000只扩张到5万只。
“大家都在‘裸泳’,品牌化、差异化的发展基本上没有。”范若彪说。行业的粗放经营让产业的生存环境容量越来越狭窄,蛋鸡企业活得也越来越难。
按说,自营是蛋鸡企业掌握主动权的最好选择。但是,企业已经成为商超渠道的“蛋鸡”,能做到不赔钱已经是一件捉襟见肘的事情了。
“我们已经计划从商超退出。每年各种的节庆费、堆头费苛捐杂费越来越多。”田永丰说。
据了解,以前,在山西省城的外资超市都很规范,没有什么额外的摊派。现在也开始学着本地超市一样,巧立名目收取费用了。摊入成本后,蛋鸡在商超渠道基本上连吆喝都赚不到。
等待好日子到来是永丰禽业18年来应对“蛋周期”的一个常态。不过这次,田永丰坚定了做蛋品加工的想法,目前已经立项,正在选择建设用地。
还有一种值得肯定的应对方式。“我们一直在坚持期货销售的商业模式,全年的均价销售,与集团用户签订一年以上的长期供应合同。协定一个价格,与消费者共赢。”山西雪绒花皇后镇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目前存栏5万只蛋鸡,原本计划2017年扩张一个20万只的蛋鸡养殖厂,后来根据市场和集团用户订单的情况搁浅了。
最近,山西雪绒花皇后镇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决策层有了新的打算,不再扩规模了,而是要在动物粪便的处理上寻找附加值。另一个更大的问题是,很多企业不是被“饿死”的,而是被“撑死”在规模化的路上。
当年,一个叫“7℃鸡蛋”的品牌,曾经在山西太原市场风靡一时。该企业是当时山西最大的蛋鸡企业,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存栏百万只蛋鸡。上一个“蛋周期”每天要赔30万元,市场行情好的时候,企业想把“蛋周期”的损失补回来,进而大举扩张,扩着扩着,资金链断了,企业也没了。
规模越来越大,调头越来越难;熬过了冬天,却死在夏天。这成为蛋鸡企业的囚徒困境。
未来方向——盟友正成为对手差异化发展成必然
范若彪的企业养殖蛋鸡纯属客串,从饲料用户那里获得一批鸡苗,赶上了那波好行情的尾声,最高卖到过4.5元一斤。
2016年6月,蛋鸡淘汰之后,蛋鸡场一直空栏,范若彪没有再养殖蛋鸡。“大户冲击、小户也冲击,到现在还没想明白怎么继续做下去。”范若彪很庆幸当时的选择。
同发饲料所在的祁县位于晋中盆地,是山西优质玉米的主产区之一,周边的三个饲料企业——正大、大北农、安佑都已经做出向下延伸产业链的打算,计划做养殖。这意味着,同发饲料的客串以后将变成一个常态。
饲料行业在内部有一个公开的行业秘密,很多年来,利润基本上锁定在粮食的搬运上。饲料行业独立生存的空间也越来越狭窄,养殖企业配套自己的饲料车间成为行业闭环运营的常规手段。传统的饲料企业不断向下延伸产业链,成为转型的一个选项。
养不养已经不是选择题,现在,范若彪他们的困惑是,到底养什么、怎么养?
传统的“烧钱”方式挤走对手是范若彪不想干也干不了的事情,“不能盲目追求数量,要走出一条别样的路子。”范若彪正在落地一个差异化的蛋鸡养殖项目,商业模式和市场渠道都要做到差异化。
范若彪的想法也是一些有战略眼光的蛋鸡企业的选择。2011年,山西雪绒花皇后镇农牧开发有限公司从新西兰引进了牛奶鸡蛋,这种鸡蛋和普通鸡蛋的区别是,多了一层胶原蛋白层。
该公司总经理霍新科说,目前,鸡场共有2万只喝牛奶的鸡,每天消耗300多公斤牛奶,但是鸡蛋的价格也很可观,一枚蛋在超市可以卖到两元钱。这几年,该企业的咕咕米牛奶鸡蛋采用不饱和供应方式,在太原市场一直走俏,基本上不愁卖,有了这两万只蛋鸡的利润,霍新科的冬天显得不是太冷。
“冬天来了,为什么我们最冷?春天已经来临,为什么我们乍暖还寒?”范若彪的诗意表述让记者想到了一个词:供给侧改革。
“我们的低端生产明显多了,我们的中高端供给远远不够,做商品鸡蛋,不做原料生产企业;产品细分市场、细分品类的时代也来了,饲料企业下延做养殖,养殖的去搞加工,再这样做下去大家都没好日子。”范若彪说。
洗出一个品牌化的鸡蛋市场,洗出一个层次分明的蛋鸡生产结构,这应该是这轮蛋周期的一个最终结果。但这也意味着,未来还很远,硝烟刚弥漫。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