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专家:肠道菌群中发现糖尿病营养干预新靶标
责任编辑:叶知秋 来源:东方网 时间:2018-04-11 13:37 热搜:专家 阅读量:16473
3月9日,上海专家团队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发布了关于调节肠道微生态改善2型糖尿病的最新研究成果。
专家团队发现,通过摄入多样化的膳食纤维,可使肠道内特定的有益“生态功能菌群”增多,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进而改善2型糖尿病。
参与此研究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彭永德教授表示,这一发现有望为2型糖尿病综合防治提供新的方向,并帮助大量糖尿病前期患者“关口前移”,以营养干预的方式延缓甚至逆转糖尿病前期进展。
《科学》杂志发表的这篇论文由上海交通大学赵立平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彭永德教授及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张晨虹博士所组成的专家团队共同发表。研究组从肠道微生态着手,尝试从新的角度找到改善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新“靶点”。
2型糖尿病是指后天出现的胰岛素抵抗作用引起的高血糖。即胰岛素分泌正常,但胰岛素受体无法正常工作,细胞无法回应胰岛素而进行多余血糖的储存,从而出现高血糖现象。
近年来,不断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肥胖、糖脂代谢异常和心血管损害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这些肠道菌群的细胞数量是人体细胞的10倍,编码了上百万功能基因,被称为肠道微生物组。这些研究成果引起了专家组的思考:既然肠道菌群能引发代谢性疾病,那么能否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结构来治疗代谢性疾病,使其从“破坏者”成为“建设者”呢?
研究单位之一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早在2012年便在松江区卫生计生系统的支持下,于松江泗泾地区开展了社区慢病管理项目,建立了社区慢病管理平台及多中心糖尿病研究队列。在上海交通大学赵立平教授团队前期肠道微生态与肥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学科带头人王兴鹏、消化科曾悦与内分泌科主任彭永德一起制定了慢病微生态研究方案,进一步深入探讨肠道菌群参与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
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建立的社区慢病管理队列中新发现的糖尿病人群为基础,彭永德团队分别在上海松江泗泾地区和江苏启东地区开展了“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2型糖尿病临床膳食干预系列研究”。这一研究在进行标准的糖尿病临床综合管理的基础上,对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糖尿病饮食健康指导,营养干预治疗组患者则食用由含大量膳食纤维的全粮谷物与益生元组成的营养餐。
研究结果发现,在饮食中增加大量多样化的膳食纤维,可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结构改善2型糖尿病人的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改善2型糖尿病的进展与症状,这直接反映为糖化血红蛋白指标降低。
经过进一步研究,研究团队还发现了一组与营养干预效果关系密切的关键功能菌。这组关键功能菌以“生态功能群”的形式发挥作用,不仅可以改善胰岛素分泌,还能通过改变肠道环境减少吲哚和硫化氢等有害代谢物的产生,进一步促进代谢紊乱状态的恢复。据悉,目前研究团队已精准定位了15个菌株,它们是高膳食纤维改善代谢的主要贡献者,小鼠实验也验证了其改善血糖代谢的功能。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