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人地关系是农业现代化的主线
责任编辑:宋元明清 来源:晋网 时间:2016-10-28 11:08 热搜:农业,经济 阅读量:15214
农业现代化的目的愈来愈明了,就是要“为全国人搞饭、为农村人搞钱、为城里人搞绿”。要完成这些目的,必须加强两大动力,即深化农村改革、培养新型主体,释放改革红利、激起主体活力。两大动力最后归于一点,就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系统。通过优化人、地两大要素,完善现代农业的产业系统、生产系统和经营系统,稳步提高农业竞争力
日前,国务院公布《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对将来五年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方向和实行道路作出安排。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持,没有农业现代化,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的;农业现代化又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是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型的关键。当下,农业现代化的推退道路更加明了,就是要处置好人地关系,释放土地改革红利和经营主体活力。
能够说,我国农业现代化已获得明显成绩。一方面,食粮生产完成“十二连增”,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农民增收完成“十二连快”,增速连续6年高于城镇住户。另外一方面,农田有用浇灌率超出52%,农业科技提高奉献率达56%,机械化水平超出63%,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出60%。我国农业现代化已具有坚实基础,进入整体推动、重点冲破、梯次完成的新阶段。
但也要看到,我国农业发展还面临许多新旧抵触,部分农产品供求构造性失衡、农业竞争力不强、农民增收难度大等问题日趋凸显,有关于迅速发展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依然是短板。
其实,农业现代化几十年前就已提出,目的也愈来愈明了。浅显来讲,就是要“为全国人搞饭、为农村人搞钱、为城里人搞绿”。搞饭,是保供应,稳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把饭碗紧紧端在自己手上;搞钱,是保收入,让亿万农民的荷包子鼓起来,与全国人民一道整体小康;搞绿,是保生态,减缓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压力,完成农业可连续发展。
从上述目的来看,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痛点在于完成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经营主体不够调和。过去,我们依附一家一户疏散承包经营处理了吃饭问题,这很难得。但我国户均耕地面积只有7亩多,没有必定的规模,搞现代农业难度很大。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力度不输于全球水平的当下,把经营规模搞上去,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关键。
新时代推动农业现代化,要加强两大动力,即深化农村改革、培养新型主体,释放改革红利、激起主体活力。一方面,农业改革发展的主线依然是处置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要深化以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为重点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跟随城镇化的陆续推动,土地承包权主体和经营权主体产闹事实分别,传统农民陆续分化出经营别人承包地的农民,户籍在农村、生活在城镇的农民,户籍在城镇且有承包地的农民。通过改革,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才能够完成用现代工业理念发展农业,用互联网思想推动农业。
另外一方面,推动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人,这就要激活务农主体的活力。如今,全国多种方式土地过度规模经营比重已经超出30%。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批出现,给农业发展带来新理念,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新力量。为此,要加速树立新型经营主体支持政策系统,充足施展规模经营的引领用处,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竞争力。
成为儒家知识份子首先要面临的问题,才体现讲礼貌有次序等等。像这样的我们所有进行发放。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