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转换释放新岗位“雁归来”倒逼企业“练内功”——西部用工大省陕西一线务
责任编辑:宋元明清 来源:晋网 时间:2017-02-14 13:37 热搜:企业,陕西 阅读量:10994
新华社西安2月13日电 题:动能转换释放新岗位“雁归来”倒逼企业“练内功”——西部用工大省陕西一线务工观察
新华社记者 陈晨
新兴产业愈发受到求职者青睐,一技在身的农民工更加“抢手”,越来越多的人返乡就业……新春伊始,记者在传统劳务输出大省陕西采访发现,随着西部地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新发展动能释放出的新岗位,正持续吸引着农民工回流家乡。在改变务工格局的同时,“归雁们”也以新的就业观,倒逼企业苦练“内功”提升竞争力。
新兴产业需求旺农民工加速回流
几场招聘会跑下来,28岁的翟建飞终于下定决心“不走了”。这位在北京跑了4年销售的陕西岐山县小伙儿,相中了宝鸡一家制药企业的销售岗位。
“我算了算,业绩好的话每月也能挣到五六千元。虽然比过去少一些,但家里消费低,还能照顾父母。”翟建飞说,还有好几家不错的企业有意录用自己。“以前家乡可没有这么多的工作机会,现在选择多了,回来也不怕没事干。”
记者连日来在陕西多地采访发现,随着当地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新旧动能加速转换,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通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释放出旺盛的用工需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如翟建飞一样“回流”家乡。
作为西部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西安中兴通讯终端科技有限公司今年计划招聘一线员工400人,比去年增加200余人,招聘现场甚是火爆。“作为新兴产业,企业去年产能达1800万台,可谓蒸蒸日上。”公司招聘组负责人李威风说,目前公司的一线员工中,有一半以上都是从省外回来的。
“农民工之所以回来,关键在于本地经济发展提速,可以‘承载’得了。”陕西省劳务交流指导中心主任付鲲鹏说,2013年时,陕西农民工省内就业人数首次超过省外。如今,全省694万农村转移劳动力中,在陕西务工的稳定在400万人以上。
技术工人“一将难求”结构性矛盾仍突出
10日,在宝鸡市岐山县举行的陕西省2017年“春风行动”启动仪式上,120多家企业提供了涉及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电子通讯等行业的数千个岗位,吸引5000余名农民工到场应聘。记者看到,多数企业为工程师、技术员、研发员等技术岗位开出不菲薪资,即便是普工岗位,也大多要求应聘者具备钳工、磨具、电焊等相关技能。
陕西宏立至信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招聘主管骆女士说,企业从事汽车座椅研发生产,今年计划招聘10名工程师,月薪达3500元-4000元。虽然薪资标准高于其他岗位,但仍“一将难求”,一天下来也没有招到合适人选。
这家公司的遭遇并非个例。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完成技术改造,新设备、新生产线陆续投用,市场对员工的技术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根据我们的随机调查,今年有新招聘计划的制造业企业中,93.7%的企业需要招聘不同等级的技术人员。”西安市职介中心主任吴强说。
咸阳市中心劳动力市场主任魏泾水说,尽管“高级蓝领”愈发吃香,但具备专业技能的农民工却偏少,结构性矛盾仍旧突出。一些企业不得不以“先入职、后培训”的方式解决人才短缺问题。
新择业观倒逼企业苦修“软实力”
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30岁以下农民工已占到总数的32.9%。而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特别是年轻人返乡,也给传统就业观念带来不小冲击。采访中记者就发现,求稳定、求健康、求舒适、求发展已成为“归雁们”的诉求,倒逼着西部地区企业通过改善工作环境、提升福利待遇、扩展晋升空间等方式提高吸引力。
22岁的咸阳小伙杨露此前在浙江打工,如今回到家乡求职,他最看重的就是工作环境是否舒适。“岗位不能有辐射,不能对人体有伤害,另外还要有发展空间。”
“渴望有充足的业余时间、有舒适的工作环境、有学习进步的发展机会,几乎是‘90后’农民工的普遍诉求。”李威风说,为吸引这些在沿海地区见过世面的“归雁”,公司除缴纳五险一金、提供食宿等“常规动作”外,还为员工准备了商业保险、生日福利、工会福利等诸多人性化待遇,并设计出3条晋升通道。
魏泾水分析说,“软实力”比拼增加了企业的隐性成本,会把一些环境差、待遇低、强度大的行业“挤压”出去,也将在客观上加快西部地区转型升级的步伐。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