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网-山西生活门户     
三晋热线
adall01 adall02
当前位置: 晋网 > 山西太原

山东供销社为农服务新实践

责任编辑:沐瑶    来源:晋网    时间:2017-03-15 09:42   热搜:山东   阅读量:15841   

自2014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山东开展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以来,山东省供销社坚持为农务农姓农,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总要求,以“走在前列”为目标定位,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以土地托管为切入点推进现代农业服务规模化,以为农服务中心为依托打造土地托管服务圈,以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为引领搭建协同为农服务机制,以“3控3×6+1”双线运行机制为核心构建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为农服务体系,探索形成了一整套规范化、成体系、可复制的服务模式,走出一条适应中国国情农情的农业现代化路子。试点以来,山东省供销社连续三年荣获全国供销社综合业绩考核第一名,所构建的服务模式荣膺“2016中国十大三农创新榜样”,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以土地托管为切入点推进现代农业服务规模化

创新土地托管服务模式。坚持以服务适度规模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为主攻方向,以“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给农民打工”为服务理念,以增产节支提效为根本目的,开展耕、种、管、收、加、贮、销“保姆式”全托管或两个以上环节的“菜单式”半托管服务,着力推进“两个延伸”,即服务对象由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向分散经营农户延伸,服务领域由大田粮食作物向山区、丘陵经济作物延伸。目前,土地托管面积2107万亩,提前两年完成了山东省政府确定的2000万亩目标任务。

探索推进服务规模化。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智能施肥、推广应用良种良法、机械化耕种作业、统一飞防作业、土壤改良工程、烘干贮藏服务、建设信息云平台等措施,推进服务规模化,努力实现“两个提升”,即服务手段由机械化服务向全产业链科技进步提升,服务方式由农业生产服务向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目前,已配备土壤检测设备973台(套)、智能配肥设备621台、植保飞机547架,2016年完成测土面积2057万亩、配肥面积1923万亩、飞防面积2342万亩;购置各类大中型农业机械9800台(套),整合社会农业机械5万余台(套),新上烘干机275组,粮食日烘干能力3万吨,仓储能力已达146万吨。

规范开展信用互助业务。总结推广滕州“448”、高密“436”模式,坚持社员制、封闭性运行,选择一家银行托管,引导合作社规范开展信用互助业务。目前规范开展信用互助业务的农民合作社210家,互助资金总额5.2亿元。探索农业补充商业保险业务,在13个县开展试点,险种已达6个,投保面积2万亩。

以为农服务中心为依托打造土地托管服务圈

加快建设为农服务中心。坚持经营性与公益性服务相结合的原则,依托县级农业服务公司,联合乡镇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共同建设和运营为农服务中心,搭建供销社为农服务综合平台。在平原和丘陵地区,以大田作物托管服务为主,为农服务中心服务半径3公里,辐射面积3万-5万亩,形成“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在山区,以林果等经济作物为主,以山体自然形成的小流域为基本单元,为农服务中心服务半径约为6公里,辐射面积10万亩左右。目前,已建成和在建为农服务中心1012处。

探索可持续发展机制。按照农民参与、农民出资、农民受益的原则,最大限度提高“两个比重”,即入社社员占农民的比重和入股社员占社员的比重;严格“两个比例”,即基层社在乡镇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的出资比例不高于20%,县级农业服务公司在为农服务中心的出资比例不高于30%,确保农民在为农服务中心的股权大于50%,以产权联结实现服务规模化与农民组织化的统一,形成为农服务中心长效运营机制。

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密切与京东集团合作,全面对接总社“供销e家”,积极探索“前台多样化、中台模块化、后台一体化”电商模式,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目前,已发展县域电商平台153个,开设B2B/B2C县级分站204个,实现了县级供销社电商业务全覆盖,2016年电商交易额172.7亿元,同比增长114.4%;建成农村综合服务社64099处、城乡社区服务中心4800处、农产品批发市场158处、仓储配送中心154个,各类连锁经营网点达10.2万个。

以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为引领搭建协同为农服务机制

强化社农结合。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加强与农口部门协作配合,形成多方协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聚合效应。与农业、财政、国土、民政等有关部门共同发文,联合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农服务中心建设和农村社区服务;与科技部门及有关农业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加快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落地,其中与省农科院共同开发的信息云平台已在273处为农服务中心推广;与农业银行共同推出为农服务中心建设长期贷款项目。

推进社社合作。加快实施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创新工程,大力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及其联合社,不断加强与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联合合作,推行基地共建、品牌共创、利益共享。目前,已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16205家,自下而上组建乡镇和县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912家、98家,服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达4.88万个,受惠农民400多万户。

深化村社共建。探索实施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创新工程,积极构建村“两委”、供销社、农民合作社“三位一体”合作机制,实施农民合作社、综合服务社、发展项目、干部队伍“四个共建”,推进供销社基层组织向涉农村居、经营服务向田间地头“双覆盖”,促进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努力形成强村固基、富民兴社长效机制。目前,已与19839个村开展共建,实施共建项目2.74万个,帮助村集体和农民分别增收6.28亿元、31.34亿元。

参与精准扶贫。充分发挥“服务规模化+农民组织化”的优势,以“合作社+贫困户”为主要方式,探索“三脱四助一扶持”产业扶贫路子。通过利益联结、定向帮扶、就业安置、创业扶持等途径,计划到2017年底帮扶2万户、5万人实现脱贫,实际认领27993户、56299人,目前已有32821人达到了脱贫收入标准。

以“3控3×6+1”为核心构建可持续为农服务体系

着眼理顺社企关系、密切层级联系,创新提出以“3控3×6+1”为核心内容的“H”型双线运行机制,以省(市)、县控股社有企业把握为农服务方向确保“为农”,以省(市)、县和为农服务中心各6项服务功能确保“务农”,以农民社员控股为农服务中心确保“姓农”,“+1”,即为涉农部门延伸服务搭建平台。通过“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资本投资公司”,实现行业指导体系与经营服务体系的有效连接,形成协调联动、高效运转的“H”型双线运行机制。目前,已组建146家县级农业服务公司,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10余项,金额已达13亿元。

构建联合社主导的行业指导体系。按照市场化改革方向,争取省编委对省社机关职能和内设机构进行调整,并带动各市、县作出相应调整。加强对成员社综合业绩考核,探索建立成员社对联合社工作评价机制。设立土地托管、村社共建培训基地,培训农民社员155.1万人次。

构建社有企业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成立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组建资本投资(集团)公司,规范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及相关制度,实现各级供销社由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同时引导社有企业跨区域横向联合和跨层级纵向整合,不断提升社有企业发展质量和为农服务实力。省供销社直属天鹅股份于2016年4月27日在上交所挂牌,成为全国供销社第二家国内首发A股上市企业,所有者权益由5.1亿元增至近50亿元。2016年,全省供销社系统实现销售总额6399.5亿元、利润总额73.4亿元,增长15.9%、8.5%,期末所有者权益473.9亿元,增长14.1%。

潍坊市

2014年6月,潍坊市被确定为全国、全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市。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总要求,创新土地托管服务模式,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探索形成了“三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等新型服务方式,破解了“谁来种地”“地怎么种”这两大难题,推动了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建设。2015年9月24日,全国总社在潍坊高密召开了“农业服务规模化暨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推进会”,对潍坊市打造“三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为农服务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在全国推广。去年11月23日至25日,受全国供销总社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潍坊市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行了全面评估,一致认为潍坊试点工作整体推进扎实有序,改革任务圆满完成,试点效应全面放大,总体成效显著,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值得充分肯定和借鉴学习,并建议向全国各地推广。

依托服务中心,打造“三公里托管服务圈”。本着经营性与公益性相结合的原则,依托县农资公司等企业,联合乡镇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建设和运营为农服务中心。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半径适宜、功能完备的标准,以粮食生产为主的为农服务中心一般占地20亩左右,服务半径3公里,辐射面积3万到5万亩,形成“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并按照农业生产需要,完善提升全链条服务功能,同时为涉农部门开展公益服务提供平台。为农服务中心具备测土配方、智能配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烘干贮藏或冷藏加工、庄稼医院、农民培训等功能。以为农服务中心为平台,通过“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而且亩均可节支增效400元到800元,经济作物增效达千元以上。到目前,全市建设为农服务中心达到127处,土地托管面积360万亩。

拓宽服务领域,探索多种作物托管模式。以服务适度规模的众多新型主体为目标,以节支增产提效为目的,围绕耕、种、管、收、加、贮、销等农业生产环节,全面推广“保姆式”“菜单式”等多种形式的托管服务模式,提升了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功能和水平。对分散经营农户,通过社村共建,由村“两委”牵头组织农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整合耕地,连片成方,开展规模化服务。在大田作物土地托管的基础上,推进托管服务向经济作物、养殖业延伸,开展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服务、畜禽养殖业全程服务和畜禽排泄物统一处理。同时,将科技推广应用融入服务规模化之中,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智能配肥、良种繁育推广、先进机械应用、土壤熏蒸改良等技术服务。

整合县域服务资源,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依托县级供销社农资公司、农产品公司等社有企业,与新型经营主体联合,组建农业服务公司,统筹推进县域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农资公司由“卖商品”向“卖服务”转变,转型为综合性农业服务公司。充分发挥县级农业服务公司作用,将其作为承接政府惠农政策和购买公共服务的主体,构建起以农业服务公司为龙头的县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力带动了全市农业的产业化、组织化和园区化发展。推动建成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12.64万亩,创建农产品品牌91个,其中获“三品一标”认证的32个。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为农服务水平。通过土地托管服务、搭建为农服务中心平台,积极推动农业龙头企业与供销社、农民合作社对接,实行产权联结、融合发展,使更多农产品附加值留在农村、富裕农民。高密、诸城供销社分别与望乡、佳士博公司合作,推进优质小麦、玉米订单生产和深加工,拉长生产和服务链条,促进了农业发展提质增效。

搭建孵化平台,建设新型职业化农民队伍。从传授单一技术技能向市场经济、农业科技、法律法规等多个领域延伸,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目前,潍坊已搭建全国总社昌乐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山东省供销社土地托管培训基地和各县市区为农服务中心基地等多个培训平台,累计培训职业农民超过10万人次,发放“庄稼医生”“流通经纪人”“合作经济指导师”等职业资格证书2000多个。重点依托全国总社昌乐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建成了综合服务、实训、孵化三大平台,下辖创业实训中心、电商服务中心、人才服务中心、技术培训交流中心、农业科技会展中心、农批市场管理中心、国家政策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提供从入驻到实训到孵化的一站式服务,设计入驻孵化创业企业300家,年培训能力达3万人。

临沂市

临沂市供销社以为农、务农、姓农为出发点,以改造自我、服务农民为总要求,全力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逐步构建起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发展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

村社共建打开富农兴社新局面。村社共建是供销社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加强与村“两委”合作、夯实基层组织的重要途径。启动这项工作以来,市供销社与市委组织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供销社的网络、经营、服务优势,通过与村“两委”联合合作,开展“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工作,着力构筑“基层供销社+村‘两委’+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社”四位一体的合作机制,实现了基层组织延伸到村、经营服务延伸到地头,开创了增加农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实现供销社事业大发展的“四赢”局面。目前全市已在2291个村居实施了4342个共建项目,累计增加村集体收入8937万元,莒南县率先实现村社共建农村社区全覆盖。在推进过程中,临沂将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农产品交易市场等项目融入其中,大力共建为农服务中心、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农村电商站点等新型项目,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社农共兴”的发展新路。结合“第一书记”,成立村社共建专家服务团,定期开展服务对接和业务培训。结合“精准扶贫”,引导贫困户与合作社对接、与电商平台对接,帮助贫困户增收。结合“涉农部门”,整合财政、水利、农业、农开办等部门资源,在农产品基地、小农水、合作社建设等多方面给予支持。该经验做法得到中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王侠的极大肯定,省政府在临沂召开专题座谈会研究推广,省供销社在临沂市建立了培训基地。

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全面展开。结合临沂农业生产特点,以为农服务中心建设为核心,初步构建起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已累计建成为农服务中心126个,并适应不同产业需求,探索发展了林果加工、烘干仓储、养殖服务、社区服务等多种类型,为农民提供更多服务。将县级农业服务公司作为规模化服务主体,承接统防统治、高毒农药贮备、小农水管护等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推广智能配肥站、水肥一体化、液体加肥站等新技术,使其逐步成为覆盖县域、辐射周边的为农服务体系龙头。探索规模化服务与延伸农业产业链的有机结合,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河东区供销社发展了肉鸭养殖产业链,实现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每年可为社员增收5万到6万元。

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实现转型升级。发挥沂蒙优质农产品交易中心的龙头带动作用,着力发展“网上供销”,建设了“菜润家”生鲜农产品同城配送、“易农通”大宗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沂蒙优质农产品信息港3个自有垂直平台,积极对接“供销e家”、淘宝网、京东商城3个第三方电商平台,共同搭建市级“3+3”农产品电商平台体系,上线优质农产品400多种,培育城乡电商市场主体2600余家,有效拓宽了农产品上行渠道,提升了沂蒙农产品品牌影响力。通过建设线上商城、配备智能购物终端等方式,对全市100多处社有流通企业、现有经营网点进行了信息化提升改造,加快建设仓储物流设施,提升配套经营配送网络。2016年,临沂供销系统电商销售收入达到37亿元。

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快速推进。大力发展和领办农民合作社和区域性合作社联合社,因社制宜推进基层社改造提升,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在基层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与农民社员的组织联系和利益联结更加紧密。目前,已领办农民合作社2351家,成立了82个镇级合作社联合社,市、县两级均成立了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入社社员占农民比重和入股社员占社员比重显著提高,农民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构建供销特色农村合作金融服务体系。针对农业农村生产过程中“小额、分散”的资金需求,依托农民合作社,在其内部开展资金互助和信用合作业务,构建起集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服务体系。在探索过程中,严格按照省政府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方案要求,把风险防控摆在首位,强化制度建设,完善运营机制,深化监督审计管理,促进系统内信用合作业务规范开展、有序发展。目前全市共有22个获得省金融办颁证的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合作社。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临沂供销融资担保公司,搭建起全市系统内的融资服务平台。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山西太原

相关文章

adl03
http://www.sxj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