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有了希望,他扔掉了拐棍
责任编辑:余梓阳 来源:晋网 时间:2017-05-27 10:20 阅读量:10672
本报记者莫志超文/图
在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韩庙村,有这样一位80多岁的老人,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编席子。这位老人叫何学祥,这天当记者来到他家里的时候,何老热情地把记者请进屋,向记者展示他的手艺。只见何老盘坐在席子已经编好的部分,两只手熟练地将枝条交错相叠,呈现出不同的花纹。“我编的这是芦苇席。”何老告诉记者。
韩庙村北邻北淝河,河边遍布芦苇,当地人夏天喜欢睡在芦苇条编成的席子上。从何老的爷爷起,他们家就会编席子,这在当地算是一门传统手艺。大多数时候,何老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编织工作,老伴高丽英偶尔也会帮忙。何老有两个儿子,都在镇上打工,再加上芦苇席并不缺乏市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何老一家的日子还算不错。
这一切的转变发生在今年除夕。“当时我们就像往常过春节一样,中午在儿子家吃团圆饭,根本没想会发生火灾。”高丽英告诉记者。午饭还没结束,就有乡亲跑过来告诉何老,他家着火了。何老家住的是土房子,屋顶是用木头和稻草搭的,非常易燃。尽管乡亲们都跑过来帮着灭火,但还是没能控制住火势。最后,何老两口子所有的积蓄全都化为了灰烬。
欢度春节的喜悦突然变成了失去房子的悲痛,何老一家一时难以接受。“所有的东西都没了,连被褥都烧光了。”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高丽英流下了眼泪。一贫如洗,可以说是何老一家当时最真实的写照。
得知消息的村党支部书记王凯赶忙放下筷子,前来安慰两位老人。随后,王凯联系了镇扶贫办,协调了两万元资金,帮何老盖起了新房,还将他和老伴纳入到了贫困户的范围。村里也筹划着怎么帮何老的席子多卖些钱。“我们找到了镇敬老院,他们知道这个情况后很快便同意大批量购买何老的席子,并且每条的价格比何老之前自己卖要高出18元。”王凯对记者说。
看到脱贫的希望,何老干劲儿更足了,每天不到凌晨5点,他就爬起来。何老告诉记者,编席子首先要用小刀将芦苇秆从中间划开,再用石碾子把芦苇的结压平,才能上手编。“最累的就是推石碾。”何老说。说完他便起身去院子里给记者示范如何推石碾,让记者感到意外的是,平时走路都需要拄拐棍的何老,此时却将拐棍甩在了一边,麻利地推了起来。推了五六遍之后,芦苇结终于平整了,此时何老已经累得需要坐在石碾上休息一阵子,而每隔两天他就要推上3个小时。记者试着推了一下,并不十分轻松,甚至略显吃力。
告别了何老,他和老伴牵着手走回屋里,这天他还需要编完一个两平方米的席子才能休息。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