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响乐四十年:命运音符敲响时代之门
责任编辑:叶知秋 来源:中新网 时间:2018-05-07 06:13 阅读量:5813
中国交响乐四十年:
命运音符敲响时代之门
□ 郑 娜 田晓凤
今晚,中美两国217位音乐家在小泽征尔指挥下,联合演奏了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使波士顿交响乐团对中国为期一周的访问演出在激动人心的热烈气氛中圆满结束。乐曲的最后一个音符还在回响,挤满首都体育馆的1.8万名音乐爱好者已经禁不住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1979年春天,“文革”后首个来华外国交响乐团演出当天,媒体记录下了现场盛况。
改革开放助推
新生力量的诞生
“是改革开放的新政策,让我们这些人有资格考大学,从而改变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命运。”1978年,叶小纲走出工厂,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成为学院恢复高考后录取的第一届学生,从此走上音乐的道路。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极有成就和代表性的一位作曲家,叶小纲的人生际遇带着深刻的时代烙印。他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文革”,经历过高考恢复、出国留学。1987年,叶小纲前往美国留学。在那里,他开始走向国际乐坛,也进一步打开自己的视野。“当时在美国四五十岁的华人的状态,并不吸引我。那种生活一眼就能看到头。我觉得我应该回国,轰轰烈烈地做一些事情。”
生活确实是创作的源泉。叶小纲很庆幸自己选择回国。很多外国艺术家、作曲家一辈子都没经历过什么大起大落的事,没有经历国家从穷困落后到经济腾飞的时代。而在中国,“你会知道今天个人、国家取得这样的成就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些经历和感受对我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辅助。从个人的小情怀,一直到家国的大情怀,从个人的感情到对孕育我的土地的深厚的感情,最后都会变成我的音乐。”
据中央音乐学院李淑琴教授统计,从1978年至今,叶小纲总共创作了近90部作品,其中半数以上为管弦乐。天赋、机遇与勤奋,不仅造就了他,也造就了1978年与他同时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的同班同学谭盾、陈其钢、郭文景、瞿小松、刘索拉、陈怡等人。他们很快就成长为“中国第五代作曲家”中坚力量,随即享誉世界。以他们为代表的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作曲家,得以聆听和谱写时代的足音,成为推动中国交响乐创作的新生力量,也成为社会走向繁荣多元的见证者。
拥有一个交响乐团
成为城市梦想
今年4月,叶小纲有4部作品——《铸剑》《草原之歌》《锦绣天府》和《四川音画》在国家大剧院的“中国交响乐之春”上演。
举办10年之久的“中国交响乐之春”,是集中呈现中国交响乐创作成果的重要平台,也是展示中国各大交响乐团实力的重要平台。今年有9支新老交响乐团在此间亮相。其中,包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创办的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国国家芭蕾舞团交响乐团,新世纪以来创立的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等乐坛新锐,还有更为年轻的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和苏州交响乐团。
“改革开放助推我国经济的起飞,加上西方文化、观念的涌入不断升级着人们的文化需求,这大大促进了中国交响乐的快速发展。”苏州交响乐团团长、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陈光宪表示。据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统计,4年前,全国仅30多个交响乐团,至2017年已有82个交响乐团。新成立的交响乐团不断涌现,不仅各省份拥有自己的省级交响乐团,不少发达地区的地级市也开始建立自己的交响乐团,如宁波、杭州、珠海、温州、苏州等。
在国外,许多知名城市拥有优秀的交响乐团,人们常通过评判某一交响乐团的演出水准,来感知该乐团所在城市的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平。如今,随着城市经济起飞,文化需求增长,“拥有一支自己的交响乐团”也正在成为中国城市的一种梦想。
这种变化令陈光宪十分感慨。长期担任过上海交响乐团团长的他,笑称过去职业乐团“掌门人”聚在一起,总是要“抱团取暖”。由于投入不足、演奏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演出质量也很难提升,交响乐团之前的“日子有些难过”。而如今,这一状况慢慢在改善,随着整个社会对文化事业的日益重视,政府投入加大、市民素质提升,交响乐团不仅日子好过了,演出水平与观众参与也互为因果,水涨船高。
交响乐繁荣期
已然到来
在交响乐团这么多年,陈光宪亲身感受到中国观众的成长。他记得,20世纪90年代他在上海交响乐团工作时,门票一张5块钱,却很少有人买。为此,他特意跑到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门口摆摊卖票,但很多学生打着出租车回来经过,看了看便走掉。
然而,今天这种情况已然不复存在。不管是上海,或者北京,还是苏州,交响乐都在成为中国观众,特别是中国年轻人愿意和乐于接近的艺术。“现在,你去欧美的音乐厅会发现,白发苍苍的老年观众是主力。而在中国的音乐厅,更多年轻人越来越热衷于投入交响乐的怀抱。”陈光宪说。
事实确实如此。交响乐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仍是新兴市场。“随着改革开放国门的打开,中国既在培养作曲家,又在培养指挥家,还要培养乐团,利用几十年做西方两三百年做的事,我们做得非常好。所以我们不光要对国家经济充满希望,对文化软实力也应该充满自信。”著名指挥家张艺表示。
在叶小纲看来,中国交响乐已经改变了过去默默无闻的地位,越来越引人注目。无论交响乐创作还是交响乐行业都已进入一个繁荣时期。“不管怎样,繁荣都是好事。繁荣才能大浪淘沙,一粒沙没有怎么淘?下一步,我们要思考如何向世界推介更多优秀的中国交响乐作品,推介优秀的中国交响乐团,让我们的创作和表演走向世界;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借用西方的音乐形式来讲述中国的故事。”繁荣之下,中国交响乐还有很多路要走。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