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森谈港味电影:观众希望看到“心中一团火”
责任编辑:张璠 来源:中新网 时间:2018-10-15 16:42 热搜:电影,观众 阅读量:15206
导演高志森谈港味电影:观众希望看到“心中一团火”
中新网重庆10月15日电 (记者 刘贤)“往后电影应该怎样拍?可能应先问自己,这个题材是不是有心有火的,是不是非得要跟观众分享不可的。”拥有《开心鬼》《家有喜事》等作品的香港知名导演、编剧、监制高志森这样说。
14日至23日,第七届“岁月留声·港影港乐”香港影展携《南海十三郎》《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倩女幽魂》等13部香港佳片在重庆展映。期间,见证了香港电影30多年发展史的高志森对记者颇为感慨地说,此次展映中,一些十八九岁的年轻观众对自己1996年拍摄的《南海十三郎》仍喜欢,“对我是很大的鼓舞”。
高志森在1984年导演的处女座《开心鬼》一炮打响,其后又有《家有喜事》《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等卖座影片上映。“此次香港影展给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港片带来与年轻观众交流的机会。”高志森说,香港电影最好的时代就是那10多年。有数据显示,印度宝莱坞每年拍700多部电影,而上世纪90年代初期,香港每年拍300多部电影,是半个印度的产量。
“那个年代记录下香港电影的风格。但这种风格没有被很好地研究和传承,当年的经验也没有很好地保留延续下来。”高志森说,成龙等演员拍功夫片时,一个镜头长达两分钟,演员一直对打,非常用力、练得非常好,中间不剪辑。后来这种情况很少见了。
高志森执导40多部电影,大多是喜剧片。他认为,喜剧片也是香港电影的特色。而喜剧片的经验和追求也未很好地在香港年轻导演中得到传承。
“香港喜剧片重视视觉性,用动作、表情、造型、互动、蒙太奇剪辑表现爆笑点,而不是依靠对白。”高志森认为,对白语言有时代限制,今年的话,也许过几年就老了不好笑了;而且有的对白笑点一经配音也可能失去味道。长远来讲,香港电影的这些经验是可以在中国电影中树立一面旗帜的,成为中国电影的一种风格。
近年来,一些香港导演到内地拍摄电影取得成功。高志森认为,这表明香港电影的风格、包装和表达在内地电影市场产生了一定影响,主要是功夫片。而下一个值得关注的类型应该是喜剧片。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转战舞台剧的高志森如今也表示“希望往后的人生重新投入到电影中”。当记者问及“一些流量明星参演的影片也扑街的当下,如何拍出港味电影”时,他说人到中年,自己与几位导演进行自我检讨时都有同样的体会:用计算心态拍出来的电影通常都“死定了”。
“有的戏是非得跟观众分享这个故事,再低成本也要拍出来。这种真的有心有火的电影,通常都会爆冷,获得观众欢迎。”他说,现在中国电影有太多人在计算,多少大咖、多少成本、多少大场面、宣传发行花多少钱等于多少票房。观众不傻的,一看海报就清楚在计算什么。电影人应该反复问“我们为什么拍电影”。“观众希望看的有可能就是电影人心中的一团火。”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