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沉淀30年推出《单筒望远镜》
责任编辑:子墨 来源:中新网 时间:2018-12-30 13:22 阅读量:5982
本报讯(记者 路艳霞)冯骥才最新长篇小说《单筒望远镜》昨天在人民文学出版社首发。这部近十五万字的长篇小说是冯骥才继《义和拳》《神灯前传》后的又一部长篇力作,三十年的沉淀,使这部作品呈现出穿越历史文化时空的厚重面貌,也书写了冯骥才对历史人性的透彻思考。
创作《单筒望远镜》,起源于冯骥才对上世纪初中西文化碰撞的反思,也延续了他对民族文化心理的思考。在中西文化冲突最激烈的时刻,爱情能否超越国界?在前所未有的历史变局中,灾难因何而起?这样的文化景观下,人性会遭遇怎样的试炼?《单筒望远镜》以一段跨文化恋情坠入历史灾难的故事,抒写百余年前普通人所经历的灵魂深处的痛苦,探究中西文化沟通的困局,探寻人性在现实生活中的边界。
《单筒望远镜》延续了冯骥才独特的语言风格,也尽显他描摹生活的扎实功底,小说以独特的津味儿,将斑驳的历史再次拉入人们的记忆中,还原百余年前天津普通民众的精神性格。书中还插入了冯骥才搜集了几十年的反映当时历史图景的照片。这些照片作为历史的镜像,为小说中的时代作了全景式注解。
新作在人民文学出版社首发,对冯骥才具有特殊意义,“我就是从这座楼里出来,走上了文学之路。我在人文社出版的小说、散文、随笔、非虚构、口述史、画集等总共二十部。虽然不是我全部的作品,但它们贯穿我四十年的文学生涯。我在这座楼里改稿和写稿,有前后一年多时间。”
“一个作家不会只写一部小说,写小说的时间不一定要太长,但放得时间一定要长。”他说,时间长,人物才能活起来,“二十年来,文化遗产抢救虽然中止了我的文学创作,反过来对我却是一种无形的积淀与充实。我虚构的人物一直在我心里成长。再加上对历史的思考、对文化的认知,还有来自生活岁久年长的累积,因此我现在写起来很有底气。”
“我只有一个问题,是我年龄大了。如果老天叫我多做事,就多给我一些时间。”冯骥才的话感动了在场读者。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