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育“起跑线文化”
责任编辑:山歌 来源:中新网 时间:2019-01-16 06:43 热搜:文化 阅读量:10517
怎样培育“起跑线文化”(环球走笔)
不久前,印度政府发布书包重量指南,根据学生年龄设定书包重量的上限,同时禁止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教师布置任何家庭作业,以确保低龄学生不必把书本带回家。
学生课业负担重、压力大是印度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这从书包重量可见一斑。印度工商联合会调查了该国主要城市的2500多名儿童和1000名父母,结果发现,超过88%的7至13岁学生背部负重超过体重的45%。调查显示,印度68%的儿童可能患有轻微背部疼痛,这种疼痛会逐渐发展为慢性疼痛,甚至可能会转变为驼背。
压在学生肩头的还有父母的竞争焦虑。2017年,一部印度电影《起跑线》触动印度乃至亚洲多国的父母,“起跑线文化”再次引发热议。影片中,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父母费尽心力争取优质教育资源,以求通过进入私立学校而获取进入另一个阶层敲门砖的故事,让很多家长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畸形的“起跑线文化”背后,是对孩子快速成长、成才的苛求。社会竞争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社会压力最终转移到了孩子身上,让孩子们的负担越来越重。然而每个孩子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在于激发和引导孩子的自我发展之路。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自我发展之路有千万条,不可能千篇一律。为孩子成长营造好的社会环境,拓宽孩子成长、成才的道路,才能更好地为他们减负。
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的均等化,有助于减少竞争焦虑,让孩子们的成长环境更加宽松。不少国家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性。芬兰议会早在1968年就通过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努力实现“无论你在哪里,都可以接受到相同质量的教育”的目标。信息时代,教育资源有条件被赋予更多的可获得度。覆盖拉美地区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学习之光”项目,将教育、能源、信息和通信技术结合,通过太阳能光电池为学校提供绿色清洁的电力资源,让学生能够使用互联网和数字教学设备。印度班加罗尔的远程教育项目,通过融合卫星通信技术与地面通信技术,让互动式虚拟课堂进入农村地区。
给孩子们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还需要树立多层次的成才观。德国确立人才需求多层次的观念,使人才需求分流,让人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努力成才。德国每年大概有2/3的青少年进入职业教育体系,涉及350个不同领域。“学徒制”培养出一代代技术过硬、工作严谨的技术人员和工程师,这样的人才不会因为没有从事白领工作而感到遗憾。
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曾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让儿童更像儿童,需要全社会作出努力,让“起跑线文化”重新起跑。
张博岚
张博岚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