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莎士比亚接受史中的傅光明新译
责任编辑:肖鸥 来源:中新网 时间:2019-01-19 14:52 阅读量:7956
徐德明
夜以继日读傅光明新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的首辑四种《哈姆雷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情景恍若回到当年读朱生豪的情景,40年一瞬。再看紧接戏文的“导读”,每一个都可以单独成册,比得上收20个戏剧故事的《吟边燕语》整本篇幅,长到一百几十页。四个单册剧本都显出富态。
我读大学是七七级中文系。1970年代前期也有莎士比亚书籍流布民间。我没有看过莎士比亚戏剧,读了长诗《维纳斯与阿童尼》而痛恨野猪,那时鉴赏水平不高,传递时彼此告知:是世界名著!书店橱窗里、柜台上出现各种世界名著时,我已经在读大学了。大约是1978-1979年间,同学买了朱生豪译《莎士比亚全集》,我们一个多月轮着读,如饥似渴、生吞活剥而难求甚解。我们竟一时专研莎士比亚,居然敢写《福尔斯塔夫论》!特别喜欢《亨利四世》《亨利五世》《温莎的风流娘儿们》,被大胖子骑士迷住了,也惊讶王子竟出入下层与他喝酒厮混。当年我们能够利用的研究资料只有社科院外文所的《莎士比亚评论汇编》。后来把对外国文学的一腔热情转移到受其影响的中国现代文学上来,实在是因为语言水平、资料及视野受限。其时,与上世纪80年代先锋文学俱进的是外国现代派文学的翻译,理解那一大套 《外国现代派作品选》现代性的难度,把我推向了中国现代文学。我此后无暇瞩目莎士比亚,和我同年的当代作家们对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较对文艺复兴更感兴趣。当代中国作家几乎没有莎士比亚的“影响的焦虑”。
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对莎士比亚及文艺复兴情有独钟,还是“五四”那一代人,那是中国的文艺复兴,经历与感受过“五四”的一代人是莎士比亚的热情读者与翻译者。即以《哈姆雷特》的翻译来说,多数人不是朱生豪那样的翻译专门家,其中诗人、戏剧家乃至语言学家不在少数:卞之琳、曹禺、王了一,人们已经不大提起他们的翻译。距离朱生豪作品的重印与断档几十年后,傅光明出场了,他从现代文学的研究与学术刊物的编审中分身,去独力翻译莎士比亚的全集!一个细节可说明莎翁对中国现代作家的影响,老舍上世纪30年代散文《有了小孩以后》,谈女儿“在我的稿子上画圈拉杠”,其打断文思:“刚想起一句好的,在脑中盘旋,自信足以愧死莎士比亚……”《茶馆》第三幕中真写出这么一句:(丁宝)“我才十七,就常想还不如死了呢!死了落个整尸首,干这一行,活着身上就烂了!”哈姆雷特在第五幕墓地上问乡人甲:“一个人埋在土里要多久才会腐烂?”答曰:“要是他还没死就已经腐烂——最近有好多染了梅毒的尸体,不等埋就烂了。”(本文所引为傅光明译文)丁宝现身说法,比乡人的间接表达有力得多。《茶馆》这一句可视为老舍终于践行20年前的诺/戏言。我孤陋寡闻,不知我的同代人作家有否下笔盯着莎士比亚。
傅光明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尤其是老舍。他不甘画地为牢,竟然像老舍一般越境跨界到了莎士比亚。我知道他能言善道,读了译本才真感受到他中英文左右逢源。他不惧长长的前贤行列,译文中时时对照的是朱生豪、梁实秋,专找翻译全集的前辈切磋;他不刻板地应古而译,努力把莎士比亚变成可以与当代中国人对话的源头活水。我没有读过任何英文版莎翁全集,不想置身翻译行当隔靴搔痒,只想说傅光明译本与当代中国文化对话的一点价值:译本呈现“二希文化”的前世今生、译文不避莎翁原文粗野的开阔心胸、傅译与当下人文的一些关联。
凭着对希腊神话传说,两大史诗和悲喜剧诗人的了解,我读译本注释中的希腊罗马典故常有会心。注解中那么多援引《圣经》、脱化句子或反转运用者,不是一般了解《圣经》,有博览研究各种版本的功力。傅译本昭示我们莎士比亚面对希腊、希伯来文化的自信,做人类既有文化的主人。当年读朱生豪,面对的差不多是洁本,人们评价他回避粗俗,其实他避开的是“粗野”。拉伯雷《巨人传》的粗野是健康的活力,《十日谈》《坎特伯雷故事集》不回避“性”(我读大学时看的译本仍是洁本),正是把注意力放在了完整的人性上。还原莎剧原来面目,正让我们看到原汁原味的伊丽莎白时期的社会文化和剧场。合观整个欧洲文艺复兴,莎士比亚必然是这般模样。《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指出朋友茂丘西奥:“一谈到性你就来了兴致”,《威尼斯商人》的结尾是个鱼水交欢的性、情的大团圆。《哈姆雷特》里奥菲莉亚唱着古歌谣:“走进屋时一姑娘,出了房门变妇人。”她不是朱生豪呈现的至纯佳人。我们经历的现代主义的文学与文化不可谓没有人性深度,但却狭窄了;经验着后现代社会,则连深度也不见了。莎士比亚标志的文艺复兴是当代人文的一剂补药,傅译《莎士比亚全集》适时而至。
我在写下上述感受的时候,傅光明正由奥斯曼而雅典、威尼斯,行走在对莎士比亚戏剧世界的追问中,他步履的求证与《导读》文字的考据精神一致,他善于化解一般学术的艰涩与枯燥去说故事,而让学术的内涵得以雅俗共赏,这更是一般译者与论者难以达到的境地。傅译不仅追寻故事的因果,也不回避莎学的学术史。托尔斯泰用写实的戏剧美学评价《奥赛罗》,造成两位伟人的抵牾;海涅以犹太人身份体会 《威尼斯商人》,读出了莎剧中现代族群的认识论。傅译莎剧第二辑五种已经快面世了,我期待那曾经精读过的历史剧《亨利四世》等,想听傅译的福尔斯塔夫高声歌颂白葡萄酒,让我再沉醉一次。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