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消费向纵深化个性化发展“体育+”越来越热
责任编辑:文辉 来源:晋网 时间:2016-08-27 22:28 热搜:体育,消费 阅读量:11434
尽管里约奥运会已落幕,但大众参与体育的热度却并没有因此消退。近年来,大众体育运动已成为最受关注的行业之一,也带来一波针对大众体育活动投资潮。越来越多的人正加入到体育锻炼和体育消费的队伍之中。专业机构的调查数据和草根调研显示,大众体育消费正呈现出多样化、消费升级等特征,体育市场潜力正在进一步被发掘。
进阶式消费
近期,京东体育联合21世纪经济研究院、21世纪经济报系发布的《2016中国体育消费生态报告》(后简称为《报告》)显示,满足特定人群的“小众”运动项目正逐渐成为热潮,逐步将注意力从传统体育项目转向包括徒步旅行、骑自行车、露营、攀岩及皮划艇等体育项目,呈进阶型消费特点。
2013年至2015年,基础性体育用品消费比重呈现明显下降态势,而骑行运动、游泳用品、垂钓用品消费比重一路上行,其中尤以垂钓用品、骑行运动消费增速最快,到2016上半年,消费额增速均超75%。
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有近两百场较成规模的自行车赛事。业余赛事和群众活动占到八成以上,带动骑行运动市场的扩大。而钓鱼则吸引越来越多中青年参与,其中七成垂钓消费集中在26岁至35岁,垂钓入门消费集中在千元以上,且产品复购率很高。京东平台在售商品中垂钓用品已分为钓竿、线漂、配件、装备等四大特色商品馆。特定人群个性化需求的运动项目,正逐渐成为热潮。
此外,京东大数据平台显示,包括运动鞋包、运动服饰、体育用品、骑行运动、健身训练、户外装备、户外鞋服和垂钓用品等品类,26岁到35岁人群消费占比均在51%以上。
《报告》同时显示,登山、远足、滑雪等户外消费处在风口。中国夺得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权,据估算,此次冬奥会所涉及的冰雪运动带动的其他关联产业收入将达到3000亿元以上。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体育产业会呈现“井喷”态势。目前,中国人均GDP已到8000多美元的水平,但人均体育消费只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随着消费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未来体育消费潜力将获更大程度释放。
“体育+”越来越热
从体育需求出发,近年来体育旅游、粉丝活动等体育服务业的需求被逐渐发掘开来,不少商家也开始积极拓展其中的商机。
马拉松近年来在国内热度迅速上升。以北京马拉松为例,近年来参赛资格已呈现“一票难求”局面,侧面显示出马拉松项目的火热程度。除国内多项赛事,不少国内高手还希望走出国门到海外参加马拉松赛事。
东京马拉松是目前六大国际顶级马拉松赛事之一,每年都吸引全世界数万名爱好者前去参赛,报名参赛的中签率还不到1/11。目前国内已有体育服务商提供少量东京马拉松套餐,套餐中最吸引人的当属提供东京马拉松免抽签名额,套餐针对参赛者的不同消费能力,提供3晚不同星级的东京酒店住宿,还将参加主办方的庆功酒会,套餐费用在10000元/人至20000元/人左右。
相对于高大上的海外马拉松,足球俱乐部粉丝活动显然亲民很多。近年来,中国财团纷纷出海收购欧洲足球俱乐部,中国市场成为各家欧洲顶级俱乐部越来越重视的市场之一。各家豪门纷纷通过“中国行”的方式来大力圈粉。据不完全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已有曼联、曼城、沃尔夫斯堡、多特蒙德等多家欧洲顶级俱乐部进行中国行活动,亲民路线成为众多顶级俱乐部在华“圈粉”的利器。不少球队都在中国举办球迷见面会,不少球迷都有幸近距离与偶像接触,签名合影的要求更是一一得到满足。
而中国行也成为一些足球俱乐部在中国“逆袭”人气的机会。与曼联相比,同处曼彻斯特的曼城在国内的粉丝基础较为薄弱。为拓展在华市场,今年7月,曼城在北京和深圳进行两场“曼城足球俱乐部曼城嘉年华”活动,现场为球迷准备拍照、踢球、参加新球衣发布会及与官方吉祥物互动等一系列丰富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中国球迷可以零距离地体验欧洲顶级足球俱乐部文化。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