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汖村,17位老人和一群老房子的故事
责任编辑:笑笑 来源:搜狐 时间:2017-07-30 05:47 热搜:山西,房子,故事,老人 阅读量:18037
原标题:山西|大汖村,17位老人和一群老房子的故事
65岁的韩双友是村里唯一的放羊专户
16个村民共70多头羊都由他负责
因为他是村里最年轻的
——17位老人和他们的老房子
老房子
这里是山西省盂县大汖(pin)村,要说起这个老村子有多老?一位74岁的老人自信地挥挥手:村子整整有1480年了。
几年前,中央电视台为大汖拍摄了纪录片,此后,成百上千的游客、画家和摄影师蜂拥而至这个曾无人知晓的小村落。
摄影师和画家把大汖村比作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一位来自天津的水彩画家说“村庄在下雪后或者日出日落时最好看,变化的光束让景色更有层次感,把泥黄色的村庄和褐黄色的山坡融为一体。”
一位来自北京的游客在大汖逗留了一个星期,满足地感叹道“简朴才是生活和幸福的本质”。但也有很多人在两个小时内逛完后失望离去。
整个村子50余座小院落建在一整块山体上,依山就势,由下而上,形成了独特别致的造型;村间小路也是依山势而走,在弯弯曲曲的山体上凿出来石阶,连接各家各户,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村庄那100多个双层楼房建筑,是用当地木材、砖头、石头和泥等制成,整齐地排在太行山山脉的斜坡上,坐北向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些老房子先后经历了日军洗劫,洪涝灾害等,如今大部分空置倒塌。
老故事
在干旱的群山中长途跋涉4个小时,荒无人烟,而这座小村庄显得尤为突兀。与山西其他地方的单层平顶房不同,这里的建筑是宋朝(960-1279)一个朝廷大臣的后代建的,为了躲避战争,他从南方逃至此,从此安居在这个泉水充足的山坡上。
上世纪50年代,大汖还有住户80余家、360余人。那时的村子称得上是一个小社会,学校、供销社一应俱全。正如今天一位老人站在自家窄小、清冷并破旧的院子里大声告诉说:“院子最辉煌时,住了24口人,7间房全是满的。”据说戏班都有两套,一套是老年人的北路梆子,一套是年轻人的中路梆子。
抗战时期,这里曾作为八路军的粮库和军火库,发生过激烈的保卫战。1943年8月10日夜晚,300多名日伪军悄悄进村,进行惨无人道的屠杀。20多名村民被枪杀,800多只牲畜及财物被掠夺,170多间民居被烧毁,宁静的村庄变成了一片血海加火海……
老人
在大汖这个古老破旧的小村庄,时间是停滞的。对于生活在这里的17位村民、两只猫、一条狗、三十几只鸡和七十多只羊,亦是如此。
这17位村民最大的90岁,最小的65岁,尽管他们来自10个不同的家庭,村民之间的感情就像是一家人。他们无论做什么都在一起,例如干农活、庆祝节日、拜祖先。
在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后,年轻人开始迁往城市,不愿意搬到城里和孩子生活的老人就留了下来,他们互相照顾,自给自足。
以前,大汖村的村民有做豆腐的、鞋匠、磨坊主、戏班子、泥工、铁匠、医生、木匠、老师、歌手、剪发师和裁缝。韩双牛说自从一年前最后一个木工去世后,“我们就没有专业人士了,我们得自己学。”
78岁韩双牛和75岁的妻子刘巧秀一起经营着一家农家客栈,他说“只要我能照顾自己,就满足了。”他收游客一晚住宿费20元,一顿饭5元,是他妻子做的,主要是南瓜、小米粥、土豆、萝卜和手擀面。妻子刘巧秀带着浓重的口音说“我自己种菜和稻米,不用任何农药或者化肥。看到城里人那么喜欢我们做的饭,我很开心。”
“我喜欢游客,他们为沉寂的村庄带来了生机。但是我发现他们常常买,甚至是偷走村里所有旧的东西——篮子、烛台、杆秤、木窗台甚至是腐烂的门槛。”韩双牛也负责清理游客的生活垃圾。他说:“我只能烧掉这些垃圾,我担心更多游客来这儿,我就清理不了那么多了。”
县政府为大汖村每年组织免费的医疗检查,然而医生发现大多数村民都很健康。
韩双友说,“很多老人在睡梦中安详地去世了,继续‘睡’在深山中。他们直到死的那一天都在干活。”大汖村四分之一的废弃老房都倒塌了,韩双牛感慨地说“当我们全部都在深山中睡去后,大汖就消失了。”
如果你去大汖村
不仅老房子是景点
那群守着老房子的老人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