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网-山西生活门户     
三晋热线
adall01 adall02
当前位置: 晋网 > 资讯

积极的解释让孩子自信和乐观

责任编辑:白鸽    来源:东方网    时间:2019-07-09 14:45   热搜:孩子   阅读量:10278   

编者按

未成年人处于青春年少期,各方面都在成长发育阶段,有的人因为精神压力、心理忧郁等原因,易产生情绪起伏、过激行为,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也时有耳闻,令人痛心。湖南日报于近期连续刊发3篇系列评论员文章,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引发了广泛热议;从今天起,又推出《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专栏,邀请教育心理学专家、心理医生等,从正面引导入手,围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展开讨论、建言献策,帮助孩子们快乐成长,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事业观、幸福观。

积极的解释让孩子自信和乐观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 孙云晓

如何培养一个心理健康阳光向上的孩子?对于父母来说,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改变解释风格,即以积极的解释代替消极的解释。

解释风格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在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塞利格曼教授看来,孩子能否形成乐观的“积极思想”的关键与父母的解释风格密切相关。

积极的解释让孩子自信和乐观,消极的解释让孩子悲观和绝望。让我们来看一个常见的案例:

孩子某次数学考试成绩很糟糕,回家后沮丧地说:“我永远学不好数学了!我是我们班最笨的人!”

这个时候父母该如何解释呢?有两种解释颇为常见。

第一种是简单否定,有些父母可能会抱怨道:“这么简单的题你都不会做,真是笨到家了啊!你什么都学不好,将来就扫大街吧!”

第二种解释似乎温柔一些,但是更糟糕。有的父母可能会安慰孩子:“孩子,别难过,你学不好数学是正常的,因为老爸老妈数学细胞少,看来你也不是学数学的料。”

父母的这些话会让孩子更加自卑甚至绝望,甚至把自己数学不好归结于遗传基因差,再努力也没用。

这两种解释都是消极的解释。塞利格曼教授总结了消极性解释的特点为永久性、普遍性与人格化等,让孩子感觉自己的挫败是无法改变的,容易让人产生无能为力的悲观情绪,从而导致习得性无助。一个习得性无助的孩子在遭受挫折时会滞留在最具毁灭性的原因中不能自拔,不求上进,甚至悲观厌世。

让我们来看一看另一种父母是怎么说的:“孩子,别灰心,你能学好数学,偶尔几次没有考好是正常的。你这次没考好不是脑子笨,而是没有好好复习准备,有些知识还没有掌握。只要你坚持努力,就一定能够学好数学!”

这就是积极的解释风格。它的特点与消极解释刚好相反,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于暂时性的、特殊性的、非个人性的等原因,指出这是可以改变的。

孩子听到父母积极的解释,心情往往会得到安慰,自信心也会有所恢复,而且他可能会认清自己,走向正确的方向。

因此,父母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时,一定要多给予他积极的解释,告诉他通过努力就能改变,要让他看到希望。那种否定式的、责骂式的消极解释要尽力避免。

还需要提醒的是,父母除了对孩子的事情要给予积极的解释外,对自己的生活也要有积极的解释和乐观的态度。

很多父母会对孩子感慨:“我这辈子算是完了,没指望了,将来全靠你了!”这表面上是寄希望于孩子,其实却是在给孩子传递悲观情绪和负能量,是对自己人生的消极解释。孩子往往把父母视为榜样或偶像,他可能会想:“啊,您都完了,我更不行了!”

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保持乐观态度,遇到困难时积极对待,这样才能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最终让孩子学会用积极的解释和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人生。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资讯

相关文章

adl03
http://www.sxj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