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区年夜饭桌上的“较量”
责任编辑:沐瑶 来源:东方网 时间:2020-01-29 08:36 阅读量:5582
藏区年夜饭桌上的“较量”
中新社香格里拉1月25日电 题:藏区年夜饭桌上的“较量”
除夕夜,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腹地的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冰天雪地,藏族卓玛一家人围绕火塘团聚,享用美食共叙天伦。欢声笑语下,藏家的年夜饭桌上也在暗自“较量”,好不热闹。
主火塘VS次火塘
除夕前,卓玛一家齐上阵,经时数天大扫除后,家里精美的木雕家具崭新如初,两座主次之分的火塘干净整洁,期待着在除夕夜被点燃。
卓玛的家是迪庆当地最为传统的藏族民居,以前一楼关牲畜,二楼住人,三楼是晒场和仓库。主火塘是房屋中心,设立在二楼大客厅右边角,曾经全家人吃、住、休息、娱乐都围在它旁边。
“这些年,实现了人畜分离,一二楼住人。”卓玛告诉记者,不仅如此,她家主房两侧又建起偏房,“主客厅、次客厅、主卧、次卧、客房、佛堂、杂物间……房间多达20间,住不完。”
生活空间扩大后,藏族休息睡觉离开火塘边。卓玛家在偏房一楼设置一座体积较小的次火塘,围着它吃饭、聊天、看电视。
“主火塘在的大客厅面积大,冬天保暖不好,次火塘在的偏房空间小,冬天暖和。”卓玛说,整个冬季,次火塘成为中心,主火塘备受冷落……
大年三十,卓玛还是点燃次火塘,一家人围在它旁共享年夜饭。大年初二,卓玛将重燃主火塘,热情隆重地迎接亲朋好友。
青稞VS大米
根据家里老人和青年人的喜好,卓玛准备了青稞糌粑和大米白饭作为年夜饭的主食。多与少,成为青稞与大米之间较量的关键。
今年56岁的卓玛,回忆起8岁那年的年夜饭记忆犹新。“得了怪病,很难受,不知道奶奶从哪里拿回来一把大米,熬成粥给我喝下。”
“那是我第一次吃到大米,味道有点香甜。”她说,当时大米在迪庆是稀罕之物,“没多少人吃过,特别稀奇,我心情好起来,病也就好了。”
这些年,随着迪庆藏族生活变富足、交通运输条件大幅改善,大米超越青稞,早已成为当地藏族最常吃的主食。
“我们家,早餐吃青稞,中午吃面食,午后喝酥油茶,晚饭吃大米。”卓玛告诉记者,“年轻人多吃大米,老人还是习惯吃青稞。”
这顿年夜饭上,卓玛的老母亲依旧爱吃青稞糌粑,其他人都选择了米白饭。
肉食VS蔬菜
土锅子“藏式火锅”是今年卓玛家年夜饭的主打,她十分注重平衡锅子里肉食与蔬菜的比例。
“土锅子用牦牛骨熬汤,以前是放入牦牛肉、藏香猪肉、琵琶肉(用传统腌制方法制作而成的猪肉)、鸡肉,再加上土豆炖煮成一锅。”卓玛向记者介绍,几乎全是肉类,看似实在,但折射出雪域高原单调的农业特点。
迪庆平均海拔3300米,传统上属高原高寒半农半牧地区。早年土地上只能种出青稞、土豆和麻茎。“麻茎牛吃,人也吃。”夏天,卓玛将麻茎切成丝晒干,冬天当作蔬菜吃。
1990年后,迪庆依靠种植技术,试种青笋、小瓜、萝卜等蔬菜,蔬菜逐渐出现在藏族的餐桌上。近年来,迪庆又利用立体气候优势,引进更多蔬菜品种和种植技术,如今当地蔬菜品种已超过40种。
年夜饭,卓玛制作的土锅子里,放上牦牛肉、鸡肉、虾、螃蟹,还放上了青笋、苦菜、豌豆尖、莲花白、萝卜、西红柿。
卓玛说,“多吃蔬菜少吃肉,符合现代饮食健康理念,这也符合我们宗教提倡的饮食观念。”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