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生活构成抗击疫情的全景图
责任编辑:宋元明清 来源:中新网 时间:2020-03-05 10:31 热搜:生活 阅读量:8529
疫情期间不同职业的生活记录 他们的生活构成抗击疫情的全景图
漫画博主
“郊县天王老田”宅家修行
疫情期间,宅在家出不去门儿的老田也没闲着,他被迫与回娘家过年的老婆高丽丽经历了漫长的异地分离,思念妻子的同时,他没有停下创作的脚步。老田从长时间的“宅家点滴”中获得素材和灵感,创作了一系列疫情主题漫画,延续一贯的平淡诙谐的风格。
他将自己疫情期间的系列作品放在自己的公众号上,每篇都能获得上万的阅读量,不少网友看完都提醒他“快点更新”,还有网友表示,老田给在家躺着无聊的大家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快乐。
老田说:“得把宅在家的这些日子,当成一种修行,一种磨炼,正好借此机会,在家里多做些有意义的事儿……”
虽然疫情的消息每天都让人揪心,但老田的漫画却能够“苦中作乐”观察生活,从中找到温暖和乐趣,让人们能够把绷着的心暂时缓和下来,感受到共鸣。
文/本报记者 雷若彤
医院保洁员
他们和医生一样面对危险
保洁的卫生员阿姨,她们起早贪黑,默默收拾着每个病房里的生活垃圾,需要非常小心仔细;她们收拾脱下来的防护服,以便保持缓冲间的整洁卫生,减少互相污染的机会。她们每天都接触那些有传染性的医疗垃圾,她们也得穿上防护服和我们一样的面对危险。
阿姨六十多岁了。原来三个人一班,但前一段时间防护物资紧张,她们为了节约防护物资,改成两个人一班了。下午1点多,有一位师傅,他从雪域高原而来,6天跨越3500公里,跨雪山,历艰险,高原缺氧,严寒饥饿,只身一人来到武汉,为的是给北京医疗队送来生活物资。听说是来自遥远的西藏,大家无不惊讶,感叹师傅真是太不容易了。在我们卸物资的时候,师傅说为了赶路,已经三天都没怎么吃上饭了。
阿姨说,大家这么远都来帮助我们,我们这点辛苦不算什么。
文/李天水(北京积水潭医院)
民航飞行员
一个月内飞武汉17次 架起“物资补给线”
在全民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紧要时期,天空中出现了一群不寻常的“逆行者”。在陆路交通受疫情影响而多数封闭的情况下,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的物资呈倍数增长,源源不断地等待送入武汉等疫情严重地区。这群空中逆行者承担起了运送物资的任务,架起了一条不间断的“空中补给线”。
飞行员冯军便是这群空中逆行者的一员,他供职于顺丰航空,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学院99级。从1月26日到2月23日,冯军已经前后执飞往返武汉17次。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在顺丰航空的调度下,运送全国各地发往武汉等地区的物资,确保它们完整并安全地到达。
“我们平常运输的物品主要就是大家熟悉的快递,也会承担包机任务。”但特殊时期,冯军也感到自己身上的使命感。
20多天、17次,这组数字意味着平均不到两天,冯军就要执行一次任务,再算上在地面时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冯军的时间几乎被排得满满当当。按照惯例,往年过年期间公司的航班都会暂停几天,冯军原计划是安心过个年,休息几天陪陪家人。但随着疫情的消息越来越多,事态越来越严重,冯军在心里已经做好了随时被召唤的准备。
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的晚上,冯军终于接到了通知——大年初二一早执行由深圳飞往武汉的航班。于是,当晚冯军立刻离家,赶到机场的出勤酒店,准备执行第二天一大早的飞行任务。
出发前,冯军的母亲对儿子稍微“抱怨”了一句:“这真是完整的一天也没休上啊!”冯军看得出,母亲多少还是有些担心,但父母还是给了更多鼓励和安慰。
疫情期间执行航班跟平常不太一样,多了一些针对疫情的防护措施和程序,包括航医对机组的身体检查,介绍防护装备的使用,传达穿戴及防护的要领和注意事项等。而对于机组的工作人员来说,最大的挑战在于需要在全程穿戴防护的状态下飞行。
全程戴着一次性手套、戴着口罩、护目镜、鞋套和防护服操纵飞机,这样的“全副武装”即使对于经验丰富的冯军来说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这个跟平时有很大的不一样,我们的舒适度包括视野都会受到影响。”
“安全起降、人货平安”,这八个字是像冯军一样的飞行员们内心牢牢绷紧的弦。后来,顺丰飞行部还专门对此发布了一个关于在穿戴防护装备下操纵飞机的技术通告和提示。
“因为各地交通政策的收紧,航班量也较大,也不想影响家人,所以从初二那天起至今我就没有回家”,冯军说。每次脱下防护服回到宿舍,手机视频就成了他和家人交流的唯一方式。
视频聊天时,冯军的母亲和妻儿总会翻来覆去地问:身体吃得消吗?累不累?吃得怎么样?家人的担心溢于言表,但冯军觉得,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的那一刻,自己就如同穿上了钢盔铁甲般无惧风险。
冯军告诉北青报记者,目前顺丰航空的货运日均班次达到130班以上。采访中,他也补充说:“公司的很多飞行员都是主动请缨、申请放弃假期,加入到这场战役,绝不仅仅是我个人。我做的只是本职工作,遵守了一名飞行员的职业操守,我也看到了我所供职的顺丰的企业操守。”
截止到2月27日,顺丰航空已执行驰援航班超过137班次,动用了737/747/757/767全系列飞机投入到抗疫情的战役中。累计运送物资3508吨,主要以武汉地区紧缺的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医疗物资为主,其他还有包括肉类在内的生活用品和食品。
冯军回想起两个画面,是他这段时间执行飞行任务时印象最深刻,也让自己情绪最复杂的。
第一个画面,是当他驾驶飞机飞过武汉及周边上空时看到的:“高速公路上从国道到省道,绵延几十公里,连一台车都看不到,隔很久驶过一辆,还是货车,等到下一辆又是离了很远很远。”
第二个画面,是抵达武汉机场停好飞机后,冯军看到周围的地面保障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的场景。“很多工种都没有休息,安检、机务、装卸工等等,特别是装卸工人,他们戴着口罩干活,干完了几个人坐在一旁的台阶上短暂地歇口气,虽然他们的形象很纯朴,但那一瞬间,我就是觉得他们平凡而伟大”,冯军说。
隔着窗户,冯军能看出地面人员已经十分劳累,但每当飞机开始离开机位时,他们都会站起来冲驾驶室里的机组人员挥手致意,为自己加油打气。
冯军说:“这种‘无声胜有声’的交流,让我们增加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冬去春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部分资料来源于“北航飞院”公众号
文/本报记者 雷若彤
援建工人
十日火神山、雷神山工作纪实
2020年2月3日,中建一局五公司收到一个紧急消息——“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急需机电工人”。得到消息后,公司第一时间紧急召集队伍,确定了联系人、带班人。
2月3日 16∶00
2月3日 17∶00
接到任务的李大书与连同他自己在内的7位机电安装师傅初步到位。
2月3日 20∶00
同天晚上,7位师傅收拾好行装,去政府及相关部门办理了相关手续,晚上八点多,一行七人开车开始了长途跋涉。星夜奔赴战场。
2月4日 02∶30 抵达火神山
特殊时期,沿途很多道路都封了,处处停车、检查、消毒,从孝感市到武汉市,原本两个小时的车程,这次他们足足开了6个多小时。
凌晨两点半,这支由李大书带队的团队终于顺利抵达武汉,连夜奔赴火神山医院项目驰援建设任务。
到达居住地后,作为带班长的李大书,第一时间便对大家进行了嘱咐,进一步说明自身安全保障问题,强调了要随时听从安排。
2月4日 06∶10
援建日第一天,早上6点10分起床收拾,6点40分和大部队集合,8点正式开始干活儿。
今天的主要任务,是3栋外墙的风机搬运和安装。
施工工地的道路不好走,工人交叉作业多,再加上还有垃圾车在转运垃圾,还缺少搬运设备,在搬运风机的时候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全靠人工用手抬的话,足足需要十个工人。
2月4日 12∶00
由于施工现场的风机搬运有些远,工人们从早上8点,一直忙到下午6点,中午在施工现场吃个盒饭。
趁着吃饭间隙还能在泥地、水管、板房顶上休息会,起来接着干。
2月4日 晚上
一天下来,7个人搬运了十台风机,还要到处找同型号的通风管,安装好了两台。李大书说,“我们虽然不是医生,但我们是医院工地的建设者!”大家伙儿虽然很累,但是感觉这趟来得很值。
简单洗漱后,大家便赶紧各自躺在了被窝里。“休息休息,明天好接着奋战!”
2月7日 中午 转战雷神山
经过几天的奋战,武汉火神山的援建任务完成。7日中午,7人乘坐大巴车又奔赴雷神山医院工地支援建设,根据项目部的统一安排。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施工生产的紧张工作中来。
2月7日 下午
到达施工现场后,大家立即开始四处寻找急需使用的东西——主管道和支架的制作材料。
2月8日
花了一天时间,做好了主楼上面的主管道和支架。
2月9日
安装了10台风机和支架,又找了一些材料。
2月10日
在雷神山医院工地主楼顶上安装主管道通风系统,安装支架和风机。
2月14日,7位逆行者奋战了10天10夜后,终于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顺利平安地回到了第五大项目部驻地。迎接他们的,是在当地政府规定的隔离点进行不少于14天的隔离,并配合进行体温、健康状态监控等工作。
离别是生活常事,虽然还不能与家人相见,但援建武汉火神山雷神山的日子,却让他们难忘。“当在网上看到自己参与建设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已经开始救治病人,我们都感觉到,这是我们人生中做的最自豪的一件事情,这是一份荣誉。”
文/张志兴
资料来源/中建一局五公司
“退二线”的老警察
打硬仗的时候 哪有往后退的道理?
王老大是位警察,因在家中排行老大,坊间人士戏称他“王老大”。王老大十六岁考进警校,从此,就把一身警服当成了铠甲。从片儿警到刑警,从缉毒警到重案组,一身警服穿了三十年,走遍了重庆城的坡坡坎坎,愣是把满脸青春变成了沟壑纵横。
随着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王老大却越来越忙。“新冠”来袭的时候,警嫂周二姐才嗅出一丝不寻常。王老大每天起早贪黑,走街串户宣传,挨家挨户排查,很多时候,回到家已是深夜时分。周二姐看他每天累得够呛,也不敢跟他打正面遭遇战,只敢在身后嘀咕:“不是说已经退二线了吗?怎么还这么忙?”王老大耳朵灵,转过身扯开大嗓门:“正是打硬仗的时候,哪个能退二线?”
没过几天,重庆市下了红头文件,防疫攻坚战开始白热化,王老大索性长住警队,隔三差五才回趟家,就算回家,也不睡主卧,主动到客房下榻。王老大一边用酒精棉消毒双手,一边给周二姐认真科普:“我每天在外面执勤,接触病毒的机会多,睡客房不是为了跟你怄气,而是自我隔离,尽量避免让你接触到病毒。”
第二天清晨,王老大破例在家陪周二姐吃了早餐,他鼓足勇气说:“老婆,我今天要带队去定点医院,可能有点危险,任务结束后要隔离,暂时不能回家。本来不想说,怕你担心,但想想还是先给你请示一下比较好,在我们家,你才是老大嘛。”
王老大起身,穿上烫得笔挺的警服,对着镜子扣上风纪扣,对周二姐说:“这次疫情紧急,警队人手不够,小兄弟们都冲在一线,我是老疙瘩,又是党员,哪有往后退的道理?”说完戴上帽子,走出家门,帽子上的警徽灼灼闪光,走廊上的路灯把王老大的影子拉得好长好长。
北京四中物理老师
直播课日记:
五根蒜苗教“切割磁感线”
2020年2月21日 周五
上课把学生逗得满屏“哈哈哈”
今天,有我一节直播课,指导学习《磁生电》。一个多月来再次给学生上课,还是有些小兴奋的。现在进实验室做实验是不可能的,于是,我准备了两段实验视频,网络课用视频也就是最生动的了。关于要不要出镜,我还是决定打开摄像头的,要不学生会少了仅存的一点课堂现场感的。我一头快盖过眉毛的长发,要拍点水才能压得下去。坐在电脑前调整坐姿,怎样不显胖也是要考虑一下的,毕竟中年油腻男了。背景也是要换换的,终于斜坐在床沿,后边只有一幅地图的墙还算干净整洁。
11:00开始直播,我预设学生10:30可以进空中教室。事实上我十点就开始各种尝试了。
对“切割磁感线”的理解可是本堂课的难点,正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在实验室现场解决,今天咋办?“一个好主意突然从托马斯的烟囱里冒出”:冰箱里还有一把蒜苗,拿了五根出来这就是磁感线了;刀子,要用飞快的刀子,我脑子里已经有了切割的感觉;顺着磁感线运动当然就是“梳”了,再找一把梳子来。
果然刚出镜,学生就关注到我的一头秀发,他们还从没见过姚老师留长发呢!“同学们,我已经准备好一头秀发给大家做实验了,精彩马上……”疯了,我要不要等一下直播切割头发?不能,当然还是用蒜苗代劳的好。
网络课当然就得有各种调动,就像脱口秀主持人那样……
到了“切割磁感线”,对着镜头我揪起额前长发,操起水果刀,学生互动区的留言飞快地滚动起来,惊讶的、“哈哈哈”的留言一条接一条,当然不能割,不然我真要上新闻了,标题就是“北京四中老师竟然拿刀子干出那种事”,我排出那五根蒜苗,举起飞快的水果刀比划起来,我自己都觉得太搞笑了,我怎么能想出这么一出!
学生互动区的留言更加快的滚动起来了,什么“求刀的链接”“上热搜”“厉害了”,效果还真不赖。当然学生的问题如期而至,“为什么要水平切割?”“为什么刚才水平不行?”今天这一小把蒜苗看样子是值了。于是,我的“磁感线”被竖放切割、横放切割、斜着切割,换梳子顺着梳——当然这就不是切割了……
下课了,吕同学留言“老师炒蒜苗去哈哈哈”,我想这次的“切割磁感线”应该是深入人心了吧!
2020年2月24日 周一
在厨房录完《运动和力》 天都亮了
作为“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我已经有很久没有这样连续加夜班了。前几天到两三点的加班相比昨夜已经不算事了。昨晚是九点多给小娃洗完澡,然后抱电脑躲入厨房录《运动和力》教学交流课。到今早六点多录完,我没挪地儿就直接给他们熬粥做早饭了。孩子他妈起床问了句情况,“今天上午抓紧补个觉吧。”“没事,就当是通宵打牌了。”
按照经验,加过班的第二天都比较兴奋,疲倦在隔两天才有,抓紧把ppt转成mp4交活儿吧。四段分别转完再压缩接成两段视频,时间就接近中午了。打包资料发邮件交活儿,这个大任务算是完成了。
2020年2月29日 周六
家有俩老师和俩娃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听说新冠肺炎停课不停学期间,像我们一家这样,有两位老师要备网课、上直播,老大上网课、老二没人管是一种典型的“蓝瘦香菇”,但是跟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不值得一比,刷新闻头条,我经常热泪盈眶。
文/姚雄伟(北京四中物理教师)
本版插画来自网络。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